如何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制

时间:2022-08-04 11:54:15

如何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我国居民的总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部分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仍不容忽视,比如,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笔者就此谈几点建议。

一、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分阶段、分层次、因地制宜地确定住房保障方式

从目前采取的住房保障政策看,住房补贴政策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住房建设补贴,也称补“砖头”;一类是房租补贴,也称补“人头”。在进行政策!择时,要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注意分析市场供求关系。补“砖头”或补“人头”的政策会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在住房供给偏紧、住房短缺时,如采取补“人头”政策会刺激需求,引起房价上涨。因此,政府要掌握市场房源状况,在充分分析市场供求关系的基础上确定本地住房保障方式。

二、改变单一购买的方式,通过租赁、补贴等形式扶持低收入家庭租房或购房

租赁方式更易于实现住房保障的退出机制,通过保障性房源的封闭运行、重复循环利用,提高政府住房保障投入的利用效率。

完善现行住房保障供应体系,核心就是以租赁方式作为住房保障的主要形式,逐步实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对接。一是扩大廉租房的保障面,明确财政资金来源,在用廉租住房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问题的基础上,上浮标准。廉租房政策中,租金补贴应逐渐成为主要的政策手段;二是经济适用房制度要逐渐调整为以租为主。改变目前经济适用房只售不租的规定,实现租售并举,并逐步过渡到以租为主,通过渐进式调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三、充分发挥财税、金融等政策手段的作用,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目前正处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阶段,需要政府投入的薄弱领域很多,政府的住房保障能力和保障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资金无法完全满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需求。政府应尽快建立社会资金投入住房保障的政策平台,制定完善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动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手段,鼓励增量和存量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在目前经济适用房制度政策的优惠基础上,制定进一步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贷款等,调动社会资金建设、持有或收购供租赁的保障性房源。通过税收手段刺激低收入租赁住房的存量市场供给。

四、以公共财政为主,多渠道筹集住房保障资金

廉租住房制度应该建立以财政预算为主、多渠道筹措的资金渠道,形成稳定规范的资金来源。一是对最低收入家庭实施的廉租房制度,政府要建立稳定的财政资金渠道,完善符合住房保障制度要求的财政体制;二是提取土地出让收益的一定比例,作为住房保障基金,专项用于住房保障制度;三是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如免税、政府进行收益担保等,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增加住房保障资金。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如发行债券为保障性住房建设进行融资。

五、加强基础性工作,加快开展住房保障供求的调查

准确和动态掌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状况和收入状况,是准确界定住房保障对象的关键性的基础工作。因此,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亟待加强住房保障的供求调查,建立住房档案和收入档案,并对其实行动态更新和管理。针对居民住房、收入和需求状况进行普查,为政府制定住房领域的相关政策、编制发展规划、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等提供数据基础。

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逐步解决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

一是要关注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目前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中的低收入群体,主要在工作场所、城市建筑的地下室、城乡结合部或市区危旧平房集中的区域解决居住问题,居住环境差、公共设施不足,目前这部分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已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财力的增长,将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现阶段以用工单位直接提供或市场方式解决为主。通过企业建造、政府投入建造农民工集中居住点,或由市场以极低的价格、灵活的租住方式提供经营性公寓,这是值得探索的新形式。

住房保障作为一种社会公共福利政策,其制度的建立是要让社会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能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而制度的目的也是为既能满足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能使社会困难群体有一个较好的生活状态。在此前提下,政府的住房保障政策应因地制宜,积极采用多种形式,扩大保障范围和覆盖面。■

(作者单位:农八师、石河子市房产管理局)

上一篇:都是美容惹的祸? 等 下一篇:棉田中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