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04 10:19:19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rt-PA组28例,给予rt-PA 0.7 mg/kg(最大90 mg)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组26例,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其余治疗相同。结果:溶栓后3周后rt-PA组和尿激酶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14%和57.69%,出血风险分别为35.71%和11.5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rt-PA; 尿激酶; 急性脑梗死; 溶栓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4-0023-02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三高”特点,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血流措施,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物[1]。为了解静脉rt-PA与尿激酶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笔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rt-PA组与尿激酶组。rt-PA组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66.4岁。尿激酶组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64.8岁。入选标准:(1)年龄18~80岁;(2)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发病小于4.5 h,有明确发病时间;(3)有可测量的神经功能缺损,NHSS>4分,神经体征无自发性缓解,无癫痫发作;(4)查体意识嗜睡,未见活动性出血或急性创伤的证据;(5)CT排出颅内出血,不提示多脑叶梗死;(6)无颅内出血病史,最近3个月无头部创伤、卒中和心肌梗死,最近21 d内无胃肠道或尿道出血,最近14 d内无大手术,最近7 d内无不可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7)血压不高,收缩压

1.2 方法

rt-PA组给予0.7 mg/kg(最大剂量90 mg)rt-PA静脉溶栓治疗,10%静推1 min,其余90%溶于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微泵推注60 min。尿激酶组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中30 min内微泵推注。溶栓过程中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每15分钟一次,若严重头痛、血压升高、恶心呕吐则停药。溶栓结束后测血压每小时一次至治疗后12 h;每2小时一次至治疗后24 h。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神经保护(氧自由基清除剂和钙拮抗剂)、降颅压等常规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并辅以中成药和针灸治疗,且积极防治并发症。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功能缺损评分(NDS)[2],在溶栓后3周进行评定。疗效评定标准:(1)基本痊愈:NDS评分减少91% ~100%;(2)显著进步:NDS评分减少46%~90%;(3)进步:NDS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NDS评分减少或增加18%;(6)死亡。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三周后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良反应

rt-PA组总出血风险发生率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和脑软化。急性脑缺血发生后的8~10 min内,局部缺血组织中心区就开始发生不可逆性坏死,周边逐渐形成缺血半暗带[3]。缺血半暗带的脑细胞具备短暂的生存能力,如若能及时而有效地恢复该区血液供应,该范围内的脑细胞功能可随之改善,反之则脑组织就会坏死,导致中心坏死区进一步扩大。缺血半暗带理论为溶栓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由于溶栓存在相对严格的时间窗,并不适用于大部分的脑梗死患者。发病8~9 h内的患者,仍可能从多模式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中获益,由此说明静脉溶栓时间窗并不适用于指导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但是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仍受到一定限制。大量研究证明,溶栓治疗是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4]。

3.1 超早期脑梗死的溶栓时间窗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rt-PA用于发病3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已有16年历史。欧洲卒中研究中心认为4.5 h以内为安全有效的时间窗。《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将溶栓时间窗定为6 h以内[5]。本研究入选患者时间窗均

3.2 rt-PA和尿激酶临床疗效比较

与尿激酶相比,rt-PA对血栓的选择性高,溶栓作用快,代谢迅速,溶栓疗效显著[6]。但大剂量、长时间使用rt-PA更容易增加出血风险,Wardlaw等[7]报道临床使用rt-PA溶栓出血转化率为50%,而尿激酶溶栓后的发生率为32%。本试验提示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尿激酶,出血风险也高于尿激酶,不过总临床获益明显大于风险。此外,rt-PA价格相对昂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3-315.

[3]Tottene A,Volsen S,Pietrobon D.Alpha(IE) subunits form the pore of three cerebellar R-type calcium channels with different pharmacological and permeation properties[J].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00,20(1):171-178.

[4]Brekenfeld C,Gralla J,Mattle H P,et al.Thrombolysis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J].Der Radiologe,2009,49(4):312.

[5]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编写委员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5:1-3.

[6]Takeuchi S,Takasato Y,Masaoka H,et al.Administration of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o a cas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setting of painless aortic dissection[J].Neurol India,2009,57(6):808-809.

[7]Wardlaw J M,Warlow C P,Counsell C.Systematic review of evidence on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ischaemic stroke[J].Lancet,1997,350(9078):607-614.

(收稿日期:2013-08-04) (编辑:朱姣)

上一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临床... 下一篇: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