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则视频想到的……

时间:2022-08-04 08:05:55

由一则视频想到的……

近日,我在网络中看到了一则发生在校园内的暴力视频,令我特别震惊.该视频讲述的是在某所小学的教室中,两名八九岁左右的男孩出现在镜头中,旁边站着一位老师模样的女士,只见这位女士用手指指点点之后,两名男生开始无奈地互相抽打对方耳光,在接下来近半分钟的时间里,两名男生竟然互相打对方脸部十余下,期间有许多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看,而那名女士也没有做出任何阻止,任由二人对打。看来这是课堂之上老师在体罚学生时,被别的学生偷拍下来并传到网络上的,看过这则视频的网民反映强烈,有许多人跟帖做出评价,强烈谴责视频中的女士,还有人开始怀疑现在的素质教育。于是,我又在网上搜索有关学校暴力的视频,结果令我非常震惊,在搜索到的近二百条的视频中,发生在老师对学生暴力的就有一百多条,更有甚者还有位中学校长,竟然把学生当活靶子,练拳脚!这样的结果不由得让我们陷入沉思,姑且不管这些学生犯下了什么“滔天大罪”,体罚学生就是不对,而且在国家一再的强调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还会发生这样令人心寒的行为,实在令人费解。

然而大家细想一下,为什么打骂学生的行为大都发生在中小学阶段呢?而到了高中或大学阶段却少之又少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您打不过了呗!乍一听好像是个笑话,然而不是吗?非常简单的例子:一个孩子,在他小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因为犯一些他自己都控制不了的错误而被家长打骂呢?此时的他肯定是任由您打骂,毫无辩解能力,尽管这样用打骂的形式可以暂时让孩子听话,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孩子感到原来打骂是可以解决一切的;终于有一天孩子长大了,当你再打他时,他知道用手挡了,甚至会反推你一下,此时你会幡然大悟,觉得这孩子不能再打了。于是乎你可能会跟你的孩子说;“孩子,你小时候爸妈打你是因为我们爱你,而现在你长打了,懂事了,我们也不舍得打你了。”其实呢,你很清楚为何不打了,是你打不过了呗!所以由此可见打骂孩子大多发生在中小学阶段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希望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的你,当忍不住再要打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告诉自己是因为爱孩子、恨铁不成钢才打他的,那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你喜欢欺负幼小。

其实,那些犯错的孩子是可以不打的,关键是看你的方法了没有!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是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为基础的。所以需要教师把学生看成是有感情、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人,构筑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并且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

再说学生犯错是难免的,甚至是常有的事,解决这样的问题还取决于师生交流的有效性,无论学生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他在心底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这时如果我们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把学生贬得一文不值,或者干脆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学生可能当时表示认识到错误,可心底对老师的教育方式未必服气,并未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的话,我们对学生的教育目的不仅没有达到效果,学生下次还有可能犯同样的错误,而且我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我们对待那些犯错的学生冷静对待,给他们辩解申诉的机会和权力,用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教育。再者说,学生犯了错以后,师生交流时万不可直接从他的错误入手,因为这样只会让学生在与老师的谈话过程中保持着一种心理上“闭合”的态度,对你们谈话的效果不利,你可以从询问学习、生活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护,然后再话锋一转,谈到他的不足之处,尽管是谈不足,你也要表现出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这样的话,学生更容易深刻反思自己的错误,接受批评,既有助于学生改正错误,又可以通过你充满关爱和期待的话语促其向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

另外,信任是情感产生的基础,相互之间的信任是师生双方能够实现心与心相知、相融和相通的前提,哪怕仅仅是向学生一瞥饱含爱和信任的眼光,你不经意的一句话会影响到一个学生的一生,所以你必须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到学生中去,接触学生,注意学生的表现以及变化的心理状态,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进而进行启发、引导、教育;使学生充满信心的学习、生活,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专家曾经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老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给予与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老师敞开心扉。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亲之爱之,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应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甚至要偏爱“差生”,因为绝大多数“差生”缺乏家庭的关爱,他们更需要关心,更需要老师爱的滋润。

总之,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就需要我们用真心做老师,用童心面对学生,用耐心教育学生,用爱心呵护学生,和学生一起经历风雨,一起享受灿烂的阳光,让校园暴力远离我们。

上一篇:太航学校第二十届青年论坛 下一篇:如何做好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