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视野下的职高数学

时间:2022-08-04 08:02:41

有效课堂教学视野下的职高数学

摘 要:近年来,提高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新一轮教改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相关理论的梳理,立足当前职业化教育发展现状,同时结合教学实践,针对教学中教师自身因素、学生因素、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以及多媒体有效运用这几个主要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为探求改善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一些具体可行的策略,以期指导今后在实际教学工作。

关键词:职高数学 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一、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指导的有效性

教师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扮演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在课堂实施中起着串联每个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从新一轮课改实施来看,职高数学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符合职高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教师自身学科素养的缺失和有效教育理念的停滞不前,导致有的老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在课堂上只顾自己讲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只注重让学生机械背诵,而忽视对知识理解记忆。

教师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有效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建构的重要性。它是教师自身适应现代化数学教学的数学学科素养,具有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学生采用相应的现代教学基本技能的能力并且具备考虑具体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途径和手段的意识。教师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的数学学科素养。一切从职高学生的实际出发,将课堂教学建立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上。其次,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改进教学的设计、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学习的死记硬背。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享受数学知识的生成性学习,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重视学生兴趣培养,确保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在新课标理念的倡导学生是数学学习的新主人。然而在现实课堂中学生表现出上课表现心不在焉,对学习中出现的一些基本概念混乱不清,对一些较难的定理更是懒得理睬,课后不能有效地完成作业。例如:三角函数的正弦和余弦的符号不能正确理解它们的意义,在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及正切公式中常常出现符号的记忆错误。因而无法正确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产生一种反感与抵触的情绪,甚至对学习产生一种厌学的消极态度。

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没有兴趣,学生就会觉得所学的教学内容很枯燥,缺乏学习的动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应该面向职业化的需求。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教专业的不同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对不同专业作必要的顺序调整或内容增补与侧重。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基本上适应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并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文化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学生今后专业技能的提升夯实基础服务。

三、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基本空间,同时也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场所。新课标中提出在教学中强调通过师生的互动,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而在现实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缩短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减少师生之间必要的互动,引发紧张的课堂氛围。

要改变这一情况,教师首先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其次我们要保持讲课语言的幽默。职高学生对一些幽默的语言常常有着很大的兴趣。有时候在教一些复杂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巧借用学生自己的言语来表达对知识的理解。但教师要明白逗乐学生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一个轻松的心情去学习。再次,我们要注意在教学中保持课堂的纪律,只有良好的纪律去维持这个轻松的课堂,学生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轻松的课堂学习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增强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承载着丰富的教学信息。我们通过参照类比在教学中是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现学生们对于多媒体的接受程度也远比老师在黑板上或者是口头陈述的传统教学高的多。但是对于多媒体的应用,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它只是一种优化教学方式的手段。针对数学的课程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知识性的设计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符合

可以在一堂课开始时展示有动画组成的现实生活场景并设置悬念,提出问题。

(二)知识性与多媒体的融合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学科,我们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能有效将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体验从课件中的信息获得知识,加深对知识的领悟。既能带动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还可以避免单一的使用多媒体将课堂变得更加机械化,限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强行将他们纳入既定的课件设计中,抹杀了他们的主体性。

放眼职高课堂,我们发现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还有很多,本文中提及的这些策略也并不是孤立存在和独立起作用的。它们在教学中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只有把它们灵活地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起来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奠宇,宋乃庆 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李渺 数学教师理解性学习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3]毕力格图,史宁中 论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学科素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

上一篇: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下一篇:一堂小学科学观摩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