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阅读理念 促进阅读教学

时间:2022-08-04 05:01:59

深化阅读理念 促进阅读教学

摘 要: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语文成绩,跳出传统的语文学习圈子,形成自主型阅读、提高鉴赏能力,通过阅读提高语文素养,是值得每位语文教师认真对待和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自主阅读;新理念;分层阅读;分层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42-01

信息时代提倡终身学习,长远考虑,就是要学会阅读。能从大量的信息中提炼有用的东西,而此种能力的养成主要是在中学阶段。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地写道,要使学生学会独立阅读,加深情感体验,丰富语文积累,努力培养良好的语感。要使学生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了解和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并在阅读中,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高尚的情操,张扬个性,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把阅读教学放在首位。

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靠加班加点,不能拿学生的身体作赌注,而应靠阅读,阅读,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种教学理念充分表明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对于基础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作为新生代的语文教师,我们应高举新课标的伟大旗帜,逐步深化阅读理念,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努力达成语文教学效果的全面升格。

一、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学中应大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良好的阅读学习理论越来越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学生在阅读中应该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这已成为“新标课”所充分肯定的,也为语文教师所认同。初中学生独具慧眼慧心,与我们成人的感受绝然不同。他们天真无邪,活泼好奇,对未来满怀充沛的激情和美好的愿望;同时,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他们拥有无限潜能,他们正在逐步地走向成熟和完善。但心理研究发现,同时也意味着他们是不成熟的,需要指导和帮助;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是独立的过程,中小学生大都渴望独立学习,个性张扬。他们不仅愿意学习,而且自信十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正在一步步地走向成熟和独立。其间,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这个嬗变的过程,是学生渐渐摆脱老师的搀扶,走向独立阅读。因此,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为教学的新理念,它是人本主义和人性化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体现。所以,深化阅读理念首先要确立读者的主体地位。使学习者摆脱传统的阅读理论的束缚,不再把自己看作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把自己置于主体的地位,把作者看作是思想的对话者,心灵的沟通者和话语的交流者。

二、教学中大力推广多元阅读、分层阅读和多角度阅读等新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现代哲学和阅读理论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不能以一元论为指归,并不是所有事物只有一个答案,即不存在所谓“真理只有一个”。我们过去的阅读教学是对一元论的追求,对同一性的崇拜,这种一元论的观念和行为实质上是对差异的无视,对多元的恐惧,实质上,它掩盖了读者在价值观上的分歧,扼杀了读者的任何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也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义务教育为多元的、开放的阅读指明了路径,亦即反复强调“分层阅读”和“多角度阅读”。学生分层次阅读,每一层次的阅读都可分别获致不同于另一层次的结论,多角度阅读则可打开多扇窗户看文本世界。由此,学生在阅读中赋予文本的多元理解,就意味着冲破了绝对性,走向了相对性,从简单思维发展为复杂思维,其阅读价值和传统阅读就迥然不同。因此,深化阅读理念要求我们理解文本解释的多元化及多元化的阅读方向。

三、教学中,努力养成学生个性体验和真实感悟的习惯,是我们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

第一,体验和感悟是阅读教学人本主义的重要表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具备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能力,是塑造学生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重要方法。第二,体验和感悟是学生自己独创性的活动,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所得,是学习中内化的根本 环节,体验和感悟正是这一过程的外在表现。学生的体验活动,是他们对文本的了解和深入,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的多边对话的结果,也即是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在阅读活动中,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是学生个性化的苏醒,是学生自我意识的体现,是我们对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发现与充分尊重。因此,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和感悟是我们在深化阅读理念之后,要认真实践的一个环节。

四、在阅读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

理清阅读教学的层次和角度,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一环。阅读活动本来就是独创性的心理活动,绝不能用教师的讲解来简单取代学生的真实阅读,而应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去理解,去体验,去感悟,去思考,进而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美好的情操。首先要求教师培养起问题意识,即对问题具有自觉的敏感性。谚云“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一谚语也表明了普通百姓对“问”的认识,所以语文教师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学生有了问题意识,能够提出问题,进而寻求问题的答案,他们才会增长智慧,科学才会进步,社会才会发展。其次,要注重探求问题策略。要知道普遍性问题远比具体问题重要,因为每一具体问题都包含在普遍性问题之中,把握了普遍性问题,提出具体问题不仅变得容易,更重要的是可能提出最富价值的问题,更利于实现“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五、更新阅读指导理念,转变角色,多角度完善阅读教学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阅读教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观察者所处的位置和角度不同,得到的认识就会完全各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从改变作者的立场形成不同的角度。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其次,从改变学科领域形成不同的角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可以适当拓宽学习的范畴,允许跨学科进行综合学习。再次,从改变时间和空间来形成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本中都有不同的时空,而随着时空改变,就会呈现出不同观察角度。

参考文献:

[1]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 《中学语文教学》2010.第十二期.

[3]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9.第七期.

[4] 《阅读与鉴赏》(初中)2011.第三期.

上一篇:优化课堂提高效率 下一篇:品词揣句启迪文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