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学生外语学习焦虑与高考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8-04 04:12:16

医学院校学生外语学习焦虑与高考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利用Horwitz等人编制的“外语学习课堂焦虑”问卷(FLCAS),对医学院校本科新生的外语学习焦虑进行实证调查,旨在发现外语学习焦虑在医学院校本科新生中是否普遍存在,是否与他们的高考成绩有关,从而为以后的外语教学提供依据。

[关键词] 学习焦虑;高考英语成绩;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8(b)-134-02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xiety and English achievement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mong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

WANG Zhiqiang1, LI Xianghui2, ZHENG Pingping3

(1.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Weifang Medical College, Shandong Province, Weifang 261042, China; 2.Office of Weifang Medical College, Shandong Province, Weifang 261042, China; 3. Affiliated Middle School of Qingdao University, Shandong Province, Qingdao 266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find whether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existing universally in freshmen of medical college and whether this kind of anxiety was relative with their English achievements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author asked them to fill in the questionnair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 (FLCAS) which was designed by Horwitz. The goal of this survey was to offer provide evidence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this stage.

[Key words]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English achievement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edical college

语言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指学习者需要用外语或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如果外语学习反复给学习者带来焦虑,则焦虑可能变成一种品质或心理素质。而焦虑导致紧张不安和害怕,紧张与害怕又会影响学习精力和注意力,从而使用于思考和记忆的能量相对减少,语言储存和输出效果降低。这种有负面影响的焦虑被Oxford称为“不利于语言学习的焦虑”(debilitating anxiety)[1]。Macintyre和Gardner对语言焦虑的定义是:与双语语境有特殊关系的紧张和畏惧感觉[2]。我国外语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外语学习课堂焦虑基本上就等于外语学习焦虑。

本次调查旨在分析度过高考转折点的医学院校本科新生是否仍然存在外语学习焦虑,是否有成为一种品质或心理素质的倾向,以及此种焦虑是否与高考成绩有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项研究的对象是一所医学院校146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学生,其中,女生115人,男生31人。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使用Horwitz等人编制的“外语学习课堂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共有33个项目,包括交际焦虑、考试焦虑和负面评价焦虑三个方面。反应方式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分为5个等级,得分越高表明焦虑感越强。此问卷多次被国内外不同学者应用,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3]。

调查时间选择在新生开学一个月时,这时候他们已经适应了新环境,生活和心情趋于平静。在学生填写问卷之前,向学生说明填写问卷的具体要求,并声明与他们的成绩无直接关系,调查结果只作集体分析不作个别呈现。问卷在同一时间发放、填写并当场收回,全部为有效问卷,共146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分别采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等级外语学习焦虑感分布

以平均值为准计算外语学习焦虑感的标准分,将外语学习焦虑分成高、中、低三个等级,考察不同外语学习焦虑感的学生的分布,见表1。

表 1 高、中、低外语学习焦虑感学生分布(例)

由表1可知,中、高外语学习焦虑感的学生所占比重高达67.1%。这一状况应引起外语教师和外语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2.2 不同外语学习焦虑感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方差分析

对低、中、高不同外语学习焦虑感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进行比较,考察不同焦虑感学生的成绩差异,对高考英语总分与学生的焦虑感进行方差分析,F=32.205,P

从对不同焦虑等级学生的外语高考成绩的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总体而言,学生的外语学习成绩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

2.3 高考英语成绩与外语学习焦虑标准分的相关性分析

见表2。

表2 高考英语成绩和外语学习焦虑标准分的相关分析

由表2可知,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与外语焦虑标准分的相关系数高达-0.562(P

3 讨论

3.1 英语学习焦虑的普遍性

在医学院校本科新生的外语学习过程中,中、高外语学习焦虑感的学生所占比重高达67.1%。这与外语学习本身有关。外语学习,从单词、词组、句法、语篇乃至其所蕴涵的文化因素,对学习者来说,都是一个充满未知、不确定因素的歧义群,导致焦虑的因素较多。根据Krashen的情感过滤学说[4],如果学生处于焦虑状态,他们的原认知和认知能力都将受到极大影响,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3.2 焦虑程度与高考英语成绩

虽然F值只有一个,但是能够明显看出,不同外语焦虑程度的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焦虑程度高的学生与焦虑程度低的学生成绩差异性明显。并且P值已经小于0.0001,这一数据是同类研究中较少见的。

3.3 英语学习焦虑与高考成绩的关系

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与外语学习焦虑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已达-0.562。外语焦虑中的四种焦虑及总焦虑与考试成绩之间呈极为显著的负相关。高考是学生高中阶段最为焦虑的事项,该研究在新生中进行,已经弱化了高考对外语焦虑的影响,但学生仍然普遍显示较高的外语焦虑。这说明外语焦虑不只存在于高考这一特殊情境中,而是持续存在于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学生的外语焦虑倾向于成为一种品质或心理素质。

3.4 最容易引起焦虑的题项

平均分超过3.3的题项就是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的方面。在研究中发现,“说”和“听”两种学习技能最有可能引起英语课堂学习焦虑[5]。对学习者来说,在运用已学过的外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理解别人和表达自己的同时,体现了学习者的能力。如果学习者在用外语交流时通过自身的感觉以及他人的反馈,了解到自己的问题和困难,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担心或意识到其言行可能影响到个人形象,威胁到自我价值时,就会产生羞怯、惊慌的情绪。这种不愉快的经验使学习者在课堂上形成焦虑[6]。在外语学习中,过于焦虑的学生在课堂上因为害怕犯错被别人批评,就会采取逃避参与课堂活动的方法,学习者如果没有足够的操练就会影响学习的效果[4]。

3.5 教学提示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对语言习得而言,还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学习者必须接受到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另一个就是学习者的情感过滤必须适度[7]。焦虑是限制语言学习的重要情感过滤因素。一般来讲,在输入内容及方式相同的情况下,情感过滤低的英语学习者能够学习得较为优秀,而情感过滤高的学习者学习的效果总是不尽人意。

总之,在高考这一特别因素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只是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加强应试教育,这更加重了焦虑的程度。致使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仍然普遍存在英语焦虑,并且有成为一种品质或心理素质的趋势。在医学院校更是如此,这要求教师重视外语学习焦虑的影响,给予充分关注,结合教材和课程进度等因素加强情感教学;力求改变传统的课堂问答方式;在输入英语知识的同时尽量降低焦虑的过滤作用;利用文化知识来激发学生对英语本身的兴趣,努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力求阻止外语焦虑向成为一种品质或心理素质的方面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Arnold 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58-67,226-244.

[2]MacIntyre PD, Gardner RC. The subtle effects of language anxiety on cognitive processing in the second language[J].Language Learning, 1994:283-305.

[3]王才康.外语焦虑量表(FLCAS)在大学生中的测试报告[J].心理科学,2003,26(2):281.

[4]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M].London:Longman,1985.

[5]熊惠兰.大专生英语课堂焦虑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6(12):183.

[6]段建敏.语言焦虑――影响外语课堂交际的心理因素[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3(2):86.

[7]杨红梅.情感因素对成人外语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175.

(收稿日期:2009-03-09)

上一篇:卫生部部署血液安全督导检查工作重点等5则 下一篇: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