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探讨

时间:2022-08-04 03:41:50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探讨

摘要:在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手段在不断的改变,理念在日益更新。更多的教师经过培训学习不断的成长,特别是现阶段国家对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更为大,这是国家对教育的双重重视。要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着眼学生发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构建愉悦、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中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逐步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过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a)-0000-00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很活跃,这一切都是真的很棒!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推进,我们开始寻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反思使我们明白: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这反映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本文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谈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首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生活环境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是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易于保持。情景教学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尽力,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形成知识和能力。我们何不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在情景中体验、在情景中探索、在情境中应用!而农村的教师大多死用课本,情境也大多借用课本的,这样农村孩子对这些知识就失去生活性,兴趣就大大降低。我不烦多观察一下农村生活,多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入他们。在其中寻找数学问题,应用这些去创设情境,学生就会更感兴趣,这样的课堂就生动有趣了。

2、创设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过程。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上的。”这句话表明了课堂中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根据实验研究表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分析器官共同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而动手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直接方法了。

3、快乐创设情境

除以上方法,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和运用有趣故事巧创设情境、运用游戏的快乐创设情境,再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也是培养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4、确定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研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但无论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应以学生为主,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 “容器”强行灌输,而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的主体。一个教师无论学识如何广博,都必须始终站在学生这个主置。而不是站在演员这个角度上去表演。即使你的表演再精彩,如果学生要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培养不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节失败的课。因此,教学中教师做到: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而现在盛行的“336模式”“271高效课堂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小组教学模式”等等的成功也就体现于此。

5、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当前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容易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6、“不把教材当世界、要把世界当教材”。

这是丘日谦在临沧云县校长培训报告中讲的一句话。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应以生活而教学,不应以教材而教书。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不止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更多的有效性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学生学了多少?更多的是学生成长了多少,无论是数学思维,还是某一方面的进步。这些的获得不能仅仅来源于教材,更多的是来源于这个世界……

7、“爱”也能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怕老师的学生都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思想,有问题也不敢向教师说,怕回答错了被人笑。学生为什么会怕老师?这点的问题应该在于老师。在农村小学,基本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老师有过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作为教师就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玩,了解他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不可怕,让学生觉得你是可以接近的,不会对你产生胆怯感,教育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的最好方法。有爱才有课堂的有效性。

8结语

小学数学的教学任重而道远,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多之又多,提高其课堂的有效性的过程与方法也需要不断探索与研究。但只要我们改变观念、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心中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有对学生的爱、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以学定教”。相信每个的小学教师都会有自己的高效的、有效性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2001年.第9期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信息教育技术. 李克东 2002.04

[3]《新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

[4]《浅淡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罗启发 2010.9.5

[5]《我谈农村小学数学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张展梅 2010.3.28

上一篇:民族特色活动的探索让幼儿回归生活 下一篇:浅谈构图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