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诅咒

时间:2022-08-04 03:21:03

一张美国夜景的卫星照片上,在美国北达科他州的巴肯和德克萨斯州的鹰滩,可清晰地看到眩目的光亮。那是燃烧的页岩气,油气巨头为了节省贮藏和运输费用,将页岩气放空烧掉。这颇像“大萧条”时的倾倒牛奶事件,或许将使我们面临一个难题——“页岩气诅咒”。

根源在于页岩气太便宜了。1997年,米切尔能源与开发公司通过对水力压裂与水平钻井等技术的改进,实现了页岩气的商业化开采。这种被剑桥能源研究协会主席丹尼尔·耶金认为是“这个世纪最伟大的能源创新”的新气体,随着大规模开采,立即改写了当前世界的能源格局,并为“美国的复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显示,在2000年,页岩气产量还只占美国天然气产量的不到1%;到2010年,这一比例变成了23%;而到2035年,甚至将占到37%至60%。国际能源署2012年11月12日的《世界能源展望》预计,到2035年,美国将能基本实现能源自给。甚至有经济学家预测,到2020年,美国油气产量甚至可能超过沙特居世界第一。

这让奥巴马的“绿色革命”暂时放弃,并极大推动了美国的“再工业化”。摩根士坦利的研究报告就认为,在廉价能源的帮助下,美国“制造业将会好转,并向下移动,夺取复杂程度较低的产品(电脑、金属制品和汽车)”,而“这些产品目前还在新兴国家生产”。这其实从苹果、IBM等公司将部分生产线回流至美国本土,即可见一斑。

美国在页岩气方面的冲动已凸显端倪。由于大量开发,管道和大型储气罐来不及修建,国际天然气价格走低,又使大量设施建设投入变得不太经济,在美国不少油气产区,将多余的页岩气放空烧掉,成为最经济的做法。

按照《金融时报》的一则报道,在美国页岩气开发的主要地带北达科他州,2012年放空烧掉的多余天然气量增长了约50%;而在德克萨斯州,监管机构2012年发放了1963份放空燃烧许可,数倍于2010年的306份。但显然,这种放空燃烧,带来的不仅是能源的巨大浪费,同时还加剧了温室气体排放。

这使人想到“资源诅咒”这个概念——1995年,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利斯和安德鲁·沃纳对97个发展中国家的比较调查后发现,资源出口比例高的国家,比资源缺乏的国家发展更为缓慢。

如果说“页岩气诅咒”中的一个诅咒可以指为对能源的巨大浪费,另一个诅咒则是屡见不鲜的“荷兰病”。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发现了格罗宁根气田,荷兰天然气产业蓬勃发展,但这种发展大大打击了农业和工业。在繁荣周期结束后,荷兰经济增长崩溃。“荷兰病”也表现在多个资源丰富的拉美国家,成为拉美国家陷入“发展中陷阱”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当前对页岩气的大量开发,尤其是某些地方页岩气已多到不烧掉无以维持收益的状况,足可见资本在该领域的密集。但资本大量进入这一领域,势必会减少对其他领域的投入,尤其是影响到可替代能源的开发。尽管页岩气告罄尚需年头,但当开发殆尽后,美国会否面临类似的“荷兰病”?

还不应忽视第三个诅咒:作为世界第一大国,淡化自身责任的行为。页岩气的繁荣,让美国“绿色革命”放缓,让美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将更加忽视。在这个关系人类存亡的关键问题上,美国缺乏责任的行为,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索弗里·萨克斯在总结“资源诅咒”时曾指出,“只要明智地利用自然资源,就能够为用以启动持续增长进程的人力资源、科技和基础设施投资打下基础”。财富如果被无度浪费,政策如果被胜利冲昏头脑,责任如果被短视所替代,灾难性的报应迟早会来。当美国人沉浸在“页岩气红利”的时候,更应警惕其可能的破坏性冲击。

上一篇:中远航运首航北极东北航道 下一篇:和黄高调售卖百佳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