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时间:2022-08-04 02:43:01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摘 要】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同时增加同学的社会经验,并帮助其更快地走上工作岗位。本文结合我校建筑专业开展的项目教学法改革对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模式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可行的优化对策,希望为今后的教学与科研提供帮助。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建筑专业 应用 优化

1前言

随着我国对教育的不断投入,各职业学校不断的扩招,在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人才的同时造成了教育资源以及教育水平与社会的脱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广大的教育以及科研工作者针对目前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项目教学法由于其贴近与现实生活,因此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尤其是在工程、建筑、管理等专业领域。本文以本校建筑专业开展的项目教学法改革为基础,旨在讨论项目教学法改革的必要性、有效性。同时,根据现有经验以及研究结论对目前我校开展的项目教学法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并给出可行的解决对策。为今后项目教学法改革以及更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以及实践指导。

2项目教学法内涵及其改革必要

2.1 项目教学法内涵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讲原有的课堂内容与实际工作进行结合,并在工程的完成过程中学到相关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重点在于师生的共同参与,在参与、工作、讨论、总结的过程中使得同学学到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以及应用条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2.1.1在实践中学习,并运用理论知识。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根据课程所学的内容进行实际的项目操作练习。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找到所需的知识,并加以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就业后的学习模式相吻合。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增加同学的社会生存技能。另一方面,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得同学对自身所学的知识具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难懂的概念相比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具备操作性。

2.1.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在实际项目操作中学习知识,能够充分的调动同学的学习热情,并在实际的操作中领会书本中无法得到的知识。同时,项目教学法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方法,降低了知识领悟的难度、减少了不必要理论的记忆,进而降低了学习难度。

2.2 建筑专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专业的教学尤其是中职建筑专业的教学是面向建筑工程操作层的,同学在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知识的运用以及现实工程中知识的变迁与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由于教材更新较慢、教学内容繁杂、教学体系不成熟等问题。常常导致了同学毕业后无法直接上岗,在同学心理以及用人单位心中造成了一种学校与社会脱节的印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建筑专业的教育改革是十分必须的。其根本的改革核心应做到课堂与企业、学校与社会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高分、高能的合格人才。

3项目教学法在建筑专业的具体应用

我校从2010年引入项目教学法,并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中进行探索。进而对目前建筑专业的主要课程实行了项目教学,具体的应用如下:

3.1 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培养计划的要求,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同学需要了解并掌握从工程立项——施工准备——施工现场管理——验收等工程的全部过程。

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由教师带队参与到学校施工工程以及对口企业施工工程的全部工作当中去。切实的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到工程的工作中,并在工作中对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回顾,并在课题组内设置由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组成的顾问小组,对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困难进行及时的解答。

项目教学法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一方面给学生带来的实习的机会,使其能够将书本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当中,并在运用的过程中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找到自身知识体系内的漏洞,并加以完善,有助于今后其真正的走上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工程项目参与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动力。

3.2 在建筑材料课程中的应用

建筑材料课程是通过学习使得同学对不同的建筑材料、材料特性等问题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内容很难与实际施工相联系。一方面是由于教材内容比较抽象,无法在同学脑中形成有效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施工技术以及材料的发展而导致教材中材料特性与应用等内容与现实不符。

针对这个情况我校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建筑材料课程当中,主要是以参观、实验、现场辨认与操作等手段对现实的工程项目进行了解,并在了解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具体的应用方式是按照教学目标将建筑材料进行工程分类,如公路施工、桥梁施工、室内装潢施工等。并与学校的关系企业进行联系,在施工现场让学生进行辨认与操作,并以项目工程师与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材料特性讨论与实验。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了解建筑材料的发展与应用。并在实际的操作与实验过程中体会不同建筑材料的特性以及施工关键技术。

3.3 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是学生必要的职业技能之一,因此在此课程的进行项目改革过程中遵循课程要求以及实际工程需要而进行。具体划分为工程计划阶段、工程施工阶段以及工程验收阶段。

施工计划阶段:这一阶段的测量工作包括红线 、地形图、工程定位等。这些虽然有时不是施工单位要做的工作,但与施工测量密切相关。学生通过实际的测量能够充分了解、掌握这些内容对以后施工阶段的控制网布设、放线等很有帮助。

工程施工阶段:这一阶段是本课程实习的重点,在此阶段学生主要参与控制网的布设、工程的基础测量、施工主体的测量、内部装饰工程测量等工程项目的练习。具体的练习方式采用模拟测量和工程实践测量相结合的办法。在测量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工程测量对工程的重要意义并掌握测量的方法与操作规程等内容。

工程验收阶段:此阶段包括了竣工总平面图绘制、分类图以及地下管道、电缆、电信路线网和基础等隐蔽工程的测量和变形观测等内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具体的实施模式以参与工程验收为主,并在工程结束后提交相应的报告作为考核。

4项目教学法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

在我校进行项目教学法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及困难,主要表现为理论基础不足、课程交叉以及工程实践不配套等问题。

4.1 理论基础不足

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过关而导致在实践的过程中无从下手,进而选择放弃或者将工程实践变为单纯的劳动。这样不仅无法在实践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厌恶与逃避。

为了规避这个问题笔者建议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可以将项目教学方式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逐步的添加,而不应该以工程项目学习为唯一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在工程实习的过程中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或者采用分小组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统一的师资力量安排,这样能够保障教师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2 课程交叉

工程实践是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全面考验,所涉及的知识相对复杂,同学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对于学科的交叉点把握较弱。这样一方面造成了工程实践无法顺利的进行,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重复实践对教育资源以及学生的学习实践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建议在工程中引入学科交叉的概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学科分组,以小组轮换的形式对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实践。如在施工过程中将学生分为测量、材料、施工管理、施工技术等组别,分别负责工程的一部分,并在适当的时间点进行小组间任务的转换,进而达到充分学习的目的。

4.3 工程实践不配套

项目教学法需要一定的项目支持。尤其是建筑专业的项目具有周期长、项目少、施工复杂等特点。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工程与教学内容不配套,或者无可参与工程的情况出现。

为了规避这个问题,笔者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保持良好的校企关系,利用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增加工程来源。其次,建立模拟实验室,并根据教学内容开发模拟工程环境来替代实际工程的匮乏。最后,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增加企业对学校项目实践团队的信任,进而增加实践工作量。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建筑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项目教学法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王金圳.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5(03):42-44.

[2]苇丽梅.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李向民.“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8(01):93-95.

[4]李平.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06):148-149.

[5]何文敏.项目教学法在《建筑材料》教学中的应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107-110.

上一篇:浅谈提升护生的心理自我维护能力 下一篇: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