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参与式教学的不足

时间:2022-08-04 02:33:19

浅析农村参与式教学的不足

摘要:参与式教学所提倡的就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具体化,目的就是让广大教师全方位、全过程地参与到教育的设计和实施之中,并给学生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和公平,尊重并重视学生个性的教育,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缺陷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136

2007年暑假,我们在兰州参加了“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培训学习。通过学习,笔者理解了参与式教学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平等参与”,其实就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具体化,其目的就是让广大教师全方位、全过程地参与到教育的设计和实施中,并给学生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和公平,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个性教育,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消除贫困、促进社会的发展。

我们知道: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农业经济占主要地位,以往对农村教育的探索中,有些教学实验的昙花一现,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关注农村的客观现实。而且我们实验的对象――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智慧、求知识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学实验(改革)必须谨慎,确保万无一失,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下面,笔者从农村教育的定位、农民的参与意识、学校和教师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农村教育的定位不清晰

广大农村学生经过十年寒窗,升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毕竟是少数,而对多数人的陪读是不是公平,所学的东西会不会利于他们今后的生活、生存和发展。另外,面对21世纪的挑战,面对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农村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农村的发展,这关系到国家民族生存的问题;培养农村需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三农”、“民生”问题,还关系到构建小康社会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法制教育。为了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为了加速脱贫治富的步伐和农村小城镇建设,农村学生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法律知识,使学生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升学是出路,留下有前途,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竞争力的公民。

二、农民群众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意识没有或不高

既然是平等参与,我们就应通过宣传教育,让广大家长摒弃学校的好与坏与我无关的思想,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参加社区大会、家长会等多种参与方式,为学校的发展献言献策。另外,一些家长重男轻女,忽视对女生的教育和培养,剥夺了她们受教育的权利,不能让孩子很好的接受义务教育。此外,一些家长为了生计,常年奔波在外,孩子留守家里,缺少较好的家庭学习生活管理氛围,家长也难以为孩子提供和谐融洽的育人环境,也难以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总之,家长、教师和学校教育三方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有待于进一步营造。

三、学校应营造一种轻松、活力、紧张和热烈的氛围

学校不但要具有突出的团体文化特色,而且能彰显教师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师生相互尊重平等参与,在友好民主快乐的交流中学习成长。在交流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应该知道学生不是一个装东西的空罐子,教师也不是一台填知识的机器,学习应该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在友好民主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师生之间可以共同参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另外,学校评价体制的滞后。目前,上级部门考核学校看升学率,学校考核教师的依据是考绩,教案和学生的作业,忽视教师的敬业,创新,教研等方面,致使教师难以大胆的创新。对教师的评价应是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才能发现教师教学上的不足和优点,经过交流问卷,更好更深地走进教师,认识教师,激发教师工作的激情,促使其不断学习、探索、创新。

四、教师方面

一些教师认为参与式就是让课堂气氛活跃些,多见的是掌声和歌声。还有一些教师把讨论式、启发式看作参与式。其实,讨论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完全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并提出,是诱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并没有主动思考探究,学生是被动的参与,主动权还在教师手中。应试教育的阴影还存在,学校重升学率,教师重考绩,从而教师就关注优秀学生,忽视了弱势群体。

一些教师激励方法不当。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无论对或错,不做恰当的评价,只用掌声或“你真棒”等方法奖励,这是对课程评价激励功能的误解,且对学生的发展有负面影响。

五、学生方面

1. 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参与式教学难以驾驭。素质教育以提高公民的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就必须重视发展个性和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把个性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出发点。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并挖掘学生的潜能。

2. 班级人数太多,有的班级人数达到80人,少则50人。这不适应现代教育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趋势。尽管班级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在相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但因存在好中差的学生,这种差异使教师感到“头痛”。因而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就应推进以人为本,摒弃以成绩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关爱每个学生,尊重并且重视学生的个性,倡导平等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现在,举国上下都在关注“三农”、“民生”问题,为夺取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而奋斗,社会各界更应面向农村,关注农村的客观现实,立足广大的农村,立足基础教育,关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抓好农村的参与式教学,给学生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和公平,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消除农村的贫困,促进西部的发展,构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上一篇: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下一篇:正确处理课堂意外,构建精彩信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