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质量

时间:2022-08-04 01:53:42

如何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质量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帮助农民跳出土地进市场,由单枪匹马致富迈向群体共同致富的重要途径。

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显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和前景,一方面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收入普遍比非成员农户高出约20%以上,另一方面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金融、信息涌向农业。

组织起来的力量有目共睹,这些专业合作社为农民致富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相当一部分合作社没有规范运行,严重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如何大力提高合作社运行质量,是摆在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对此,笔者认为必须抓好“四个规范与四个继续”。

第一,合作社制度要规范。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部管理水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有不少合作社未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范经营,内部管理水平较差,有的甚至连基本的规章制度都不健全;有的制度虽然健全,但不按章程运作,基本上不召开成员大会,决策不民主,财务账务不规范,合作的层次较低;有的甚至是合作社制度,公司化运作。因此,必须在合作社制度上加以规范,至少要建立健全三种制度,一是组织机构的“三会”(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二是社员大会的年度业务、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及财务会计的报告制度;三是财务管理制度与会计核算制度,特别是合作社要为每个成员设立成员账户,记载其成员的出资额,量化为该成员的公积金份额和该成员与本社的产品交易量(额)。

第二,合作服务要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二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社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但目前有好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社会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违背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和准则。因此,农业、农经主管部门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加强业务指导,工商部门要加大惩处力度,一经发现责令限期整改,屡禁不改者坚决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三,合作业务范围要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设立的一种互经济组织。所谓“专业”,就是指合作社的成员从事同类农产品的经营活动,或者接受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因此,要突出专业,避免在行业类别上求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服务业务范围上面过宽,削弱了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如有的口U农林牧副合作社,农业开发合作社,顾名思义可从事农林牧副等多种行业服务。只有服务“专”,才能服务“精”。下一步要规范合作业务范围,在“专”上做文章,在“精”上下功夫。

第四,合作分配机制要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可分配盈余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的返还比例不得低于60%,剩余部分以其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等形式,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社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好多合作社分配制度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的返还比例低于60%,或完全按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分配。绝大部分合作社成员账户没记载公积金份额以及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等形式,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有关部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不够,合作社不知法,二是合作社社长知法不守法,侵害成员利益。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教育和引导,规范分配机制。

第五,示范带动,继续实施"358”建设行动。按照中央文件关于“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的要求,通过培育扶持,在全市建成各个主导产业中率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让这批经营组织者成为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经济效益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第六,政府引导,继续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工作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157100 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林镇政府经管中心)

上一篇:对我国农业技术引进的策略 下一篇: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向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