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池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时间:2022-08-04 01:35:06

论池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池莉是武汉女作家,初登文坛就备受关注。池莉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热点。池莉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出形形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四类:保守传统型女子、逐步觉醒型女子、反抗叛逆型女子和自强独立型女子。在当前女性意识空前浓厚的背景下,池莉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具有其时代意义。

关键词:池莉小说;女性形象;女性意识

池莉初登文坛即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总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关照这个社会。於可训先生说:“池莉的作品几乎写尽了近20年来一些普通中国人完整的生活经历和人生图景。”[1]池莉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故其初期作品多浸染着传统的因素,随着西方女权主义思想的传入,池莉的女性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越发明显。池莉由开始的赞扬传统女性到后来塑造的独立自强女性,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她的小说以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末为分界点,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可以根据写作中的女性形象分为四类:保守传统型女性、走向觉醒型女性、反抗叛逆型女性和自强独立型女性。

一、小说中传统保守型女性形象

初涉文坛,不管是池莉本人还是其小说创作都表现出对传统的认可。池莉始终以近乎客观的态度去表现生活,在她的笔下很难看到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品,正如池莉本人所说:“我希望我具备世俗的感受能力和世俗的眼光,……以便我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观察生命的视点。”[2]初期的池莉对传统有很大的认同,在传统观念的支配下,她写下了一系列传统的女性,这些女性的生存价值和行为规范是做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

前期作品《月儿好》中的明月好是个具有传统美德的农村妇女,传统观念对她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婚姻观念上,她受到封建传统严重的毒害。小时候做童养媳,尽心照顾公婆,后来结婚,死了丈夫,她坚持古代女子的贞洁观,至死不再嫁。她的付出换来了人们的尊重。明月好作为一个传统型女子,身上具备传统女子的优秀品质,她赢得的尊重主要是周围人从传统观念的角度去评价她的结果。这也同时印证了在当时池莉塑造传统型女子是有很深的文化背景的。

在小说《细腰》中池莉刻画了一个痴情的老人。这位老人毫无怨言地将青丝候成白霜,将美丽熬成病弱。她在经历了世事的变换后,泰然地面对这一切,她对情人的出走没有抱怨,当情人从外面回来,她只说了句:“来了”,好像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丝毫没有怨恨。在她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圣女般的柔和,传统女性的温婉。

池莉本人生活没有遭遇过重大的挫折,加之年纪尚轻,从小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仍持一种“毕竟是美好的”纯真观念,故而作品中多表现温顺的传统女性。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池莉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已经关注到传统女性在社会中的边缘地位,由此她在接下来的创作中有意识的调整自己关注的视角,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开始转型。

二、小说中走向觉醒型女性形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和西方女权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传入,中国整个文学界都开始关注女性的命运。在这样思潮的影响下,加之池莉经历了为人妻、为人母的角色变换,池莉的思想有了一定的变化。她在献给女儿的长篇散文《怎么爱你也不够》中写道:“我之所以想要男孩,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认为女人太苦。……到今天为止,中国的社会还是男人的社会,我没法不希望生男孩。”[4]这是池莉发自内心的话语,池莉已经明显的感觉到在这个社会上男女之间仍然是不平等的,所以在她后来的创作中她开始有意识的追求女性的存在价值,故接下来她笔下的女性更多的表现为走向觉醒的特征。

觉醒型女子首先体现在思想的觉醒上,她们对现状表现出很大的不满,在生活经历了种种变故后,试图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小说《小姐你早》中的戚润物是典型的觉醒型女子,《你是一条河》中的辣辣也是这样一个女性,“这个人物活脱是一个柔弱与刚强、冷酷与多情、狠毒与仁慈、狡诈与真诚、丑陋与俊美、鄙俗与崇高集于一身的‘杂色’形象”。[5]她勤勉,坦荡,坚韧,身上体现出对生活的抗争。辣辣不认为女人是月亮,要靠别人才发光,她觉得女人就要自立自强。在艰难的条件下,她利用一切手段获得食物,她有时对待孩子粗暴,纵容自己的孩子偷盗,对于早熟的冬儿也没有过多的照顾,她甚至不惜用身体换取粮食,在她身上,传统女性的温德贤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劳动妇女的坚韧,刚强。在辣辣的生活逻辑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活下去,她要活,要活下去。这样的女性已经觉醒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已经像一个人一样的活着了。这样的人物塑造体现出池莉本人女性意识的觉醒,体现出她对生命意义的不断追求。在女性意识的指导下她才能写出辣辣这样觉醒型的女性。池莉曾这样谈到自己的觉醒:“……女人原本是不认识女人的,认识自己最不容易。”[6]

三、小说中反抗叛逆型女性形象

池莉在自己的创作中,由于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过分强调女性的独立地位和女权意识,因而塑造出了一批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池莉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让我们看到对男权社会秩序的反叛是女性受到压迫的必然趋势。《一去永不回》中的温泉厌恶生活在父母安排好的日子里,想要摆脱父母的束缚,她在家里过得很不开心,就因为没有考上大学,家里的每个人都对她颐指气使,她对这个家庭厌恶至极。温泉坚决拒斥母亲给她设定的人生模式,永远自主选择想要的生活。温泉不接受家里为她安排的婚事,大胆地爱上了一个已婚的男人李志祥,为了迫使李志祥离婚,她竟然制造出李志祥对自己的罪名,使李志祥身败名裂,妻离子散,然后她名正言顺的与李志祥在一起。这样的温泉在父母眼里成了“逆女”、“不孝女”,小说以一种极端的笔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思想解放的现代女性。

小说《城市包装》中的巴音是池莉笔下另外一个富有个性的叛逆女性。巴音原名肖景,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父母对她疼爱有加,本来是父母看好的“北大清华的料子”,不料巴音从初中起就早恋,结交社会朋友,变成了别人眼里的“小流氓”、“社会渣滓”。但其实巴音是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她认为家里的大人一个个死气沉沉,说话遮遮掩掩,假话连篇。所以巴音开始反抗,表面上巴音与家庭的激烈冲突其实显示出现代女性与传统思想的一种冲突。巴音作为新女性,反抗着能反抗的一切,绝不屈从。

值得注意的是,在塑造此类女性形象时,池莉作品显示出明显的不足,池莉在塑造反抗叛逆型女子时过于强调女性的主体地位,而使得男女两性间缺乏必要的和谐因素,女性总是以极其强烈的姿态反抗家庭反抗男人。小说中的女性对男性有一种潜在的敌对意识,女性千方百计的逃离家庭对付男人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池莉这样的描写是有失一个具有宏大视野作家的思想水准的,同时也有损于她对男女两性文学的探讨深度,从而对她的文学创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这是池莉在以后的创作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四、小说中自强独立型女性形象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池莉本人的女性意识也在进一步的深化,她在自己的创作中建构起独特的女性写作。池莉在自己中后期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多地浸入了自身的女性主体意识。比如《来来往往》中的林珠、《生活秀》中的来双扬和《口红》中的江晓歌。这些女性形象明显区别于以往的传统女性人物,她们是新时代的女性,有自己的思想,敢说敢干。池莉不断地反观自身,不断地调整自己写作的思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类女性形象不同于前一时期的反抗叛逆型女性,这一时期女性的女性意识更加自觉,而且更理性,不再盲目地一味反叛传统,而是有着更明确的追求目标。应该看到,池莉笔下女性人物的变化过程也是她自身女性意识的成熟过程。为此她塑造了一系列自立自强的独立型女性。

小说《你以为你是谁》中的宜欣是一个令人羡慕的现代知识女性她不仅聪明而且有高学历。偶然中宜欣结识了个体餐厅老板陆武桥后就疯狂的爱上了他,宜欣不在乎门当户对的传统婚爱观念,执意要跟陆武桥在一起。在中国“无论对女人来说还是对男人来说,爱都是个人成长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然而,能把爱与具有社会保障的婚姻区分来的女主人公却非常之少”。[9]但宜欣是一位极其理性的女人,她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她不愿永远过平庸的生活,精心设计了一段爱情。当陆武桥还沉浸在幸福之中时,宜欣认真地告诉他自己要离开了,她对陆武桥说她自己不可能一辈子都这么过,她会厌倦平淡的日子的。宜欣不愿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消磨自己的精力。在宜欣身上,充分体现出一个现代女性的女性自主意识,这就是池莉塑造的独立型女子的代表。

荒林和王光明先生在《两性对话――20世纪中国女性与文学》一书中指出:“中国女性写作最终是在文化上建立女性自身的独立身份。中国女权运动主要不是表现权利的斗争和两性的性别对抗路线,而是寻找妇女主体身份和在社会生活中确定女性主体地位。”[10]池莉在她的后期作品中着重表现女性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比如《来来往往》中的林珠就是一个现代女性,她是新时期独立型女性的代表。这样的女性较之传统女性是惊世骇俗的。九十年代,在商品经济浪潮席卷全社会的过程中,池莉的女性意识已经有所增强,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这些女性不再一味地以家庭为中心,她们走出家庭走进社会,为自我设立新的生活目标,注重生活质量,生活品味,她们愿意在社会中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纵观池莉的小说创作,她始终以一个女性的立场去关照女人在现实中的生存地位。池莉本人的女性意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她创作中的女性形象显示了池莉独特的女性观。由开始的传统女性到自立自强的独立型女性,池莉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心历路程,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光彩照人的形象。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传统思想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使我们深深明白,女性追求独立、实现自我是必然趋势。女性应该要摆脱附庸地位,活出自己的精彩,实现人生的价值。(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於可训:主持人语.小说评论,[J].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30.

[2]池莉.我:代后序.池莉文集(5)[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

[4]池莉.怎么爱你也不够.池莉文集(4)[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267.

[5]王菊延.人生组曲的新变奏――评池莉中篇小说<你是一条河>[J].当代文坛,1992,(5):18.

[6]畅广元.文学文化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6.

[9](日)水田宗子.女性的自我与表现[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67.

[10]荒林,王光明:两性对话――20世纪中国女性与文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35.

上一篇:试论《春琴抄》中的春琴像 下一篇:从岛崎藤村的《家》看明治时期的新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