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任务型教学在艺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4 01:07:47

浅析任务型教学在艺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艺术专业考生的增加,艺术类高校的扩招,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针对在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任务型教学新模式的应用,详细的阐述了任务型教学的环节、原则、特点及评估的操作。旨在通过任务型教学改善艺术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得到双向提升。

关键词:艺术专业英语教学;任务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51-02

在高考总体生源下降的今天,高考中有一支异军突起的考生队伍在不断扩大。随着艺术考生生源的增加,艺术类高校的扩招,艺术专业正成为各大高校中一条独特的风景线。那么,怎么改进对文化课基础薄弱的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呢?怎么在提升英语能力的同时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呢?在总结多年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多校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分析研究,我们在艺术专业英语教学中全面实施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来自于Krashen的“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任务型教学就是指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制定语言学习任务,由学生围绕这一任务制定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Ellis,1999)。

一、实施应用

Willis(1996)认为任务型教学一般分三个阶段: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 cycle),后任务(Post-task)。

1.前任务(Pre-task)阶段教师引入任务、分配任务、激活、启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任务结构图。

2.任务环(Task cycle)阶段由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计划(planning)――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报告(reporting)――报告任务完成三个环节组成,设计出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

3.后任务(Post-task)阶段包括分析(analysis)――教师通过分析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两个部分组成。这一阶段意在给学生一个反思、总结、归纳语言知识的机会,教学重点集中在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上。例如,在影视专业的英语教学上,前任务阶段为通过《艺术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单元《张艺谋的电影》文章的学习,引入任务。因为学生对张艺谋的电影有已知经验和背景的积累,所以引入的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任务图为“选择张艺谋的电影―英语表演精彩片段―英语影评”。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task-driven)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在进入任务环阶段后,学生首先要分组执行任务,一个班分成三组,选择张艺谋不同的电影,制定自己组别的人员任务分配及完成时间进度表,最后为展示阶段。任务环(Task-cycle)是实施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我们仍然以第二单元为例。例如影视班某组共六名组员,他们选择了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这一电影中的片段,涉及表演任务四人,另外两人一人负责上网查找影片英语台词,一人负责英语影评。准备时间为一周,一周之后,进行任务报告――即《秋菊打官司》英语片段的表演及影评。在丰富多彩的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就能运用自己的思维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主动地去习得英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任务中来,真正地做到“Learning by doing”,并从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后任务阶段为教师点品,学生自评、互评。先让各组说一下自己的表现及涉及到的英语语言点,然后,其他组可以点评,最后教师总结精彩的句子或是用错的句子及语言点。在时机成熟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新知识点、突出主题进行迁移操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原则及特点

(一)任务型教学设计遵循的原则

1.语境的真实性。设计任务时,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的语言信息、真实的语言情景和正确的语言形式;要符合实际功能的语言规律;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学习和使用语言。

2.形式与功能相结合(The form-function principle)。要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学会自我培养掌握语言的能力。每一阶段的任务设计都应具有一定的导入性,使学生在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训练,理解语言的功能,并运用于交际活动中。

3.任务链的阶梯性。任务设计应由简单到复杂、难度逐渐加深、承前启后、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成阶梯式层层推进。例如,在播音主持专业的英语教学中,我们涉及的英语教学任务一般都具有语境的真实性。让学生分组进行英语晚会的主持和编排,在情境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从简单的每日单个英语新闻播报到英语新闻的串播,注重任务链的由简到难,把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结合到一起。

(二)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1.所谓任务注重的不是语言的形式,而是语言的意义,也就是所表达的意思。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关心的是学生是否有语法上的错误,不大关注语言内容的丰富性。而任务型教学中,学生说出的话里,内容能不能表达清楚是我们最关心的。

2.在日常生活中会做些什么事情,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任务型教学就会模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景设置任务,解决与现实世界有联系的问题。

3.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关注任务的完成,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

在声乐专业的教学中,我们把每学期学会十首英文歌曲作为教学任务在开学初布置下去。学生们首先分组,然后进行选歌,可以选择一位演唱者的十首歌曲,也可以选择不同演唱者的十首歌曲,每组同学不仅要把自己组所选的歌曲背着演唱下来,还要对演唱者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做出描述。每周进行一次汇报,这样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十首英文歌曲,对于歌曲中的单词、句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对于演唱者和歌曲的情感描述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评估时要适当忽略语法错误,注重学生的用词,以及学生是否能够清晰表述自己的观点。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所学的语言。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任务不是像鹦鹉学舌那样重复别人所说的话,不是纯粹的显示语言技能,不是做机械性的操练。

三、教学评估

好的教学方法要有好的教学评估手段,为了适应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应用,我们改革考试形式。加大了平时分的比重,把卷面成绩缩减成总成绩的40%,而占总成绩60%的平时成绩则主要放在对任务完成的考评上。这样学生就更有动力去完成各项任务了。

四、小结

任务型教学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出发,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它强调教学中学生基本心理的满足,特别是归属感和影响力,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它强调教学只有创造条件,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满足学生的归属感和影响力,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任务型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了情意色彩。情意色彩对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是更为重要的,他们追求个性。追求时尚,讨厌死学、硬学。所以把任务型教学应用到艺术专业英语教学中是艺术高校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作者简介:宋平(1983―),女,辽宁大连人,本科,讲师/英语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艺术专业公共英语教学。

上一篇:国土整治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下一篇:探析卫星地面接收设备的使用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