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

时间:2022-08-03 10:56:11

第一季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和《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安全“十二五”规划》的相关要求,上海市以全市17个区县为单位,结合实际情况,设立17个监测点,设置不少于350个固定采样点。各类食品风险监测覆盖上海市主要的餐饮服务和食品流通环节。

食源性致病菌风险监测中,检出率最高的是禽畜肉(生)(9.7%),主要不合格项目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在72件样品中检出7件;其次是熟制米面制品(3.3%),主要不合格项目为蜡样芽胞杆菌,在30件样品中检出1件。

市售食品中指示菌风险监测中,超标率最高的是即食非发酵豆制品(66.7%),主要不合格项目为菌落总数,18件样品中有12件超标;其次是熟制米面制品(14.3%),主要不合格项目为大肠菌群,30件样品中有2件超标。

健康风险:

虽然即食非发酵豆制品和熟制米面制品的不合格样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不合格,不过,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是微生物污染的指示菌,对人体没有直接的健康风险。餐饮单位售卖的凉拌菜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但肠毒素均为阴性,人体健康风险不大。生禽畜肉中检出沙门氏菌,只要烧熟煮透并且在加工中避免交叉污染,健康风险不大。

“五一”小黄金周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黄金周,气温逐渐升高,雨水增多,温度和湿度适宜细菌的生长繁殖,再加上处于禽流感高发期,消费者在家烹饪或外出就餐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1.从正规渠道购买食品,购买时注意检查食品是否变质,不吃国家禁止供应的食品(毛蚶)和慎食高风险食品(牡蛎),尽量索取并保留相关单据;

2.食品必须烧熟煮透,饭菜应尽量做到当餐加工、当餐食用,吃不完的应及时冷藏;隔餐隔夜食品食用前要彻底加热回烧;

3.生、熟食品应严格分开放置,以避免交叉污染;同一场所或设施(如冰箱)内同时存放生、熟食品的,应按“熟食在上,生食在下”的方式存放,避免熟食受到污染;

4. 外出最好选择监督公示贴“笑脸”或“平脸”的饭店就餐,尽量不要选择客流量激增的饭店,因为突然增加的供应量可能导致饭店超负荷加工,为食品安全埋下隐患;

5.在外就餐时,餐前应洗手,倡导使用公筷及分餐制;用餐时应注意食物是否新鲜,是否烧熟煮透,少吃或不吃生食水产品。

上一篇:运用PDCA循环管理提升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风险... 下一篇:剩菜打包,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