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成,构建动态的初中语文课堂

时间:2022-08-03 10:54:55

关注生成,构建动态的初中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的本真是应该灵动的,灵动的课堂具有一定的生成性。但是,应试教育却严重地压抑了语文课堂的本真。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在中考中取得高分,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完全在教师的牵引之下。这样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语文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应该践行新课改理念,让师生共同来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味。

一、打破常规教学设计,构建动机型语文课堂

动态生成学习观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为学生学习获得服务的过程。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指导下进行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动机,不可能有生成的出现。因此,教师应该打破常规的教学设计,在预设的教学设计没有生硬的环节,随机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样,课堂动态生成就出现了。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首先带领学生了解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当了解到老舍在济南的生活情况时,就从这个角度入手来品读文本。这样,就能很容易理解作者笔下的济南在寒冷的冬天是如此的“温情”。原来,这是作者对曾经生活的温馨回忆。接着,就带着这种温馨的回忆品味优美的语言。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分地享有了自主选择、自主发挥的的权利,从而培养了思维的独立性。

二、营造动态生成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需

课堂中动态生成是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产生的,和谐的氛围能调动学生的内需,从而解读文本内容,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轻松氛围的营造,既能拓宽阅读空间,又能让学生对文本产生独特的见解,从而让课堂生成随时出现。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质疑、思考、归纳的机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需。例如,在教学《背影》时,因为在过去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作者笔下的背影为什么会如此的感动作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其中包括朱自清生平简介、创作背景等资料,并以此作为课堂探究教学的铺垫。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再现父亲买橘子时过月台的感人场景。最后,请学生谈谈观看课件后的感受。这样的场景唤起了学生内心的震撼,原来生活中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都表达父亲疼爱儿子的感情。于是,学生很快能说出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爸爸是如何关心自己的。实践证明,调动学生的内需就会让其思维驰骋纵横。这样的课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生成运用而

生了。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思维在碰撞中生成

解读文本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更是思维碰撞的过程。这期间学生的大胆质疑可以让解读文本变得更为透彻,学生大胆地质疑,不仅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更让师生的思维围绕文本而展开碰撞。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很多学生就围绕“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展开谈论:“大约”与“的确”不是很矛盾吗?作者用错了还是故意而为之?因为这句话正是课文主旨的关键句,于是引导学生质疑。他们认为:孔乙己当时的地位与处境决定了他是个无名的小人物,他是死是活是没有人关心的。因而作者用“大约”,而孔乙己却又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只要他没死就会爬到咸亨酒店来喝酒。长时间没来了,可能是孔乙己已经死了,但还不能十分肯定,所以用也许是死了。作者这样的表达是非常合乎逻辑的。于是,这看似矛盾的词语却更加含蓄地表达了旧社会知识分子的悲剧遭遇。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发展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并非一无是处,但是它单一、僵化、不变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应该多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上一篇:《蜀道难》教学反思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