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六:政府介入市场应循“大拇指”法则

时间:2022-08-03 10:21:41

胡祖六:政府介入市场应循“大拇指”法则

中国经济渐渐冲出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樊篱,市场力量不断壮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初显雏形。但改革大业并没有完全大功告成,中国依然是一个矛盾交织的复杂转轨经济体,无形的市场力量与计划制度下行政配置资源的“看得见的(重)手”同时并存,互为制约。

过去四分之一世纪的经验清晰地表明,中国经济所取得的几乎每一成就都是市场化改革的结果;而几乎每一至今依然困扰我们的重大棘手问题,皆可追溯为计划经济时代残存的体制。

中国正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政府职能如何做根本性调整,政府角色怎样重新定位。显然,对于政府以行政指令性手段配置经济资源的职能与权力应严格限制,直至最终取消。市场经济中,企业与家庭的私营部门应是投资、生产、销售、储蓄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主体,独立自主地做出与自身相关的经济决策,政府不能任意干涉,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只能扮演被动消极的角色。

恰恰相反,政府必须承担许多重要职能。关键在于如何明确界定,从而使得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各履其责。经济理论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提供了一个“大拇指法则”:凡是私营部门和市场能做好的事情,政府原则上不应插手;只有市场自身做不好的,政府才应考虑适当介入。但在中国的现实中,政府不该管的事它偏管,政府本来该管的事它却完全忽视或没有管好。

简单而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比如,当存在不完全竞争、公共品、外部效应、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效”时,政府的干预才是必需的、也可能有效地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按照这一原则,政府应关注法治、保障财产权利、维护公平竞争、基本教育、环保、国防与外交等公共品与服务。如果政府揽责过多甚至越俎代庖,即使本着良好愿望,也往往产生“政府失效”,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阻碍经济发展和国民福利提高,社会公平也往往成为政府难以兑现的廉价承诺。

由于生产技术和消费品味的变化,以及包括信息不完备等上述因素,自由市场经济在总量上(如产出、就业、物价水平等)会呈现固有的周期性波动。如果波幅过大,对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福利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有一核心职能,即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本质上,稳定物价可视为“公共品”,政府是提供这一公共品的理想之选。没有人可以怀疑中国政府担负宏观调控职责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但要注意,政府行使这一职能时,应主要通过审慎财政预算政策和独立中央银行制度来实现其目标,而不能继续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手段。因为行政方式往往矫枉过正,压抑了市场功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

此外,不应把宏观经济稳定与结构调整(如“三农”问题、地区差异问题等)和产业政策(汽车也罢,房地产也罢)混为一谈。否则,多重目标的设立和政策工具的滥用会使宏观调控的成效大打折扣,并模糊政府的功能与定位,妨碍中国向市场经济制度过渡的历史性进程。

上一篇:李剑阁:医疗费用为何居高不下? 下一篇:黄宏生案香港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