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穿墙进户防水之浅谈

时间:2022-08-03 10:20:08

电缆穿墙进户防水之浅谈

【摘要】 结合杭州市某市政排水工程,从功能性、经济性、施工难易度等方面分析当今建筑工程中电缆沿电缆沟穿墙进户时的密闭防水问题,提出、介绍了隔断式两级防水的施工技术应用,实现电缆穿墙进户的两级防水保护。实践证明,隔断式两级防水方式充分达到严密的电缆进户防水、防火要求。

【关键词】 电缆穿墙;防水防火;现状分析;隔断式

【中图分类号】 TU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5-029-02

1 前言

当今社会,电力资源已经深入各行各业,作用无可替代,作为电力资源传输载体的电缆,在进入变配电室等室内建筑物时的防水、防火施工,一直是建筑施工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电缆由室外电缆沟过渡到室内电缆沟,如果防水措施不可靠,常常会造成雨水倒灌进入变配电室内,设备长期工作在潮湿环境中,加快了设备的老化速度,影响设备的正常可靠运行,严重时会造成设备损坏、非正常停机,甚至影响上级电网,造成可怕的事故和严重的经济财产损失。

针对这一课题,笔者对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缆进户方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一种可靠有效的电缆进户防水解决方案:隔断式两级防水方式。

2 工程概况

杭州市某市政排水工程总电缆工程量近600根,总长度12万米,设一个10kv/0.4kv变配电室,变配电室共有电缆进出口7个,平均每个电缆进出口穿过电缆数量为70根,其他单体建筑物电缆进出口总计5个,室外电缆敷设方式为电缆沟敷设,电缆沟尺寸为1000×800和600×800。

3 目前防水现状分析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电缆进户防水方式是在电缆沟进户处的墙体内预埋钢管,电缆敷设时大截面的电缆可以单独穿一根钢管,防水封堵比较容易,效果基本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小截面的电缆几根甚至几十根穿在一个钢管中,电缆与电缆之间的密封就成了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往往会出现渗水或者漏水的情况,一旦电缆沟内雨水疏排不畅,雨水就会顺电缆沟倒灌,极易造成变配电室进水,发生事故。

模块式密封装置是近年来国外同行从船舶制造工艺里引入到建筑施工行业中来的,并取得不错的效果。笔者也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研究:模块式电缆密封装置采用的是“一对一”密封方式,即每一根电缆采用一块单独的模块配合油脂将其进行严密的包裹,再将所有的包裹着电缆的小模块用框架固定在一起,嵌入外墙。这种“一对一”的方法很好的解决了电缆与电缆之间的密闭性问题,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一对一”使得电缆与电缆之间的间距大大增加,一根外径为13~15mm的电缆需要配用一块模组尺寸为15mm的模块,本工程变配电室共有7个电缆进户口,每个口平均穿过电缆数量为70根,如果使用模块式密封装置,墙体预留口需要1500×800mm大小,而最大的电缆沟尺寸为1000×800,电缆沟不能与模块式密封装置衔接;其次,模块式密封装置安装技术要求高,对安装人员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采用此方式的安装工程量比一般方式高出70%,施工难度大;最后笔者对模块密封方式进行了成本计算,全厂12个电缆进户位置如果采用模块密封,不计算人工、机械费用,仅密封装置费用就达到150000元人民币,成本可谓巨大,用户难以接受。

4 隔断式两级防水施工方法

分析以上两种常见电缆进户防水方式的优劣点,笔者提出第三种方式:隔断式两级密封防水方式。

具体施工方法是在电缆沟距离进户外墙1~1.5m位置设置挡水墙(具体根据电缆弯曲半径计算离墙距离),挡水墙为混凝土浇筑,使之与建筑物外墙之间形成一个高度为电缆沟深度的120%以上的电缆井,当电缆沟内由于各种原因积水将对建筑物内部形成倒灌时,挡水墙能够将积水阻挡在外。

挡水墙上部预埋带有止水环的钢套管,随挡水墙整体浇注,这样,套管标高便高于地坪标高,积水不能进入套管。

最上层做防雨盖板,防雨盖板采用一般混凝土水泥盖板,但是必须重视的是,在电缆全部敷设完成盖上盖板后,盖板与盖板、盖板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必须做好防水处理,防止电缆井内渗入积水,倒灌进入室内。

建筑物墙体内同样预埋带止水环的钢套管,大截面电缆在下层,单管单缆,小截面电缆在上层,整体封堵。

上一篇:浅谈房屋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 下一篇:浅谈房屋建筑屋面保温隔热层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