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胆消石汤治疗胆结石并胆囊炎29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03 06:57:19

清胆消石汤治疗胆结石并胆囊炎29例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130-02

【关键词】清胆消石汤 胆结石并胆囊炎 临床分析

胆结石并胆囊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近年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我们自2001年4月至2006年12月采用自拟消胆消石汤治疗该病29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1例胆结石并胆囊炎患者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以及纳入标准均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胆石症、慢性胆囊炎的标准。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0例中,男14例,女15例,年龄(46.52±7.39)岁,病程(5.1+2.17)年;对照组30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5.27+6.43)岁,病程(4.9+1.7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清胆消石汤(茵陈15g,柴胡10g,炒黄芩10g,郁金10g,金钱草15g,海金砂15g,鸡内金10g,大黄10g,藿香log,蔻仁5g),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对照组口服胆石通胶囊(汕头制药厂生产),每粒含生药0.34g,每次6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在治疗过程中不服用其他消炎、利胆、排石药物。

1.3 观察指标 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包括右胁疼痛、痛引肩背、墨菲氏征阳性、腹胀、恶心呕吐、巩膜黄染、口苦咽干、恶寒发热及厌食油腻等;治疗前后B超所示的胆囊壁、胆囊内结石大小及数目变化:肝功能、血常规检查等。症状、体征的轻重程度采用3级记分法,分轻(+)中(++)重(+++)3级,每个“+”号记1分,消失记0分。

1.4 疗效判断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治疗胆囊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标准。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1%以上,影像学检查正常者;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90%,影像学检查明显改善者;有效: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5%~69%,影像学检查有改善者;无效: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无改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5%者。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结石溶、排程度比较 结果见表2。

2.3 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的变化及比较 见表3。

2.4 对临床主要症状的影响 两组均有改善临床主要症状的作用,但经清胆消石汤治疗后其改善右胁疼痛、腹胀、口苦咽干、墨非氏征阳性等症状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湿热蕴结、胆郁气滞是胆结石并胆囊炎的基本病机。本文观察了清热利湿、疏肝利胆的清胆消石汤对29例胆结石并胆囊炎患者的疗效,并与胆石通交囊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清胆消石汤不仅可使结石缩小或消失,还可有效地治疗慢性胆囊炎。方中茵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柴胡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共为君;辅以金钱草、海金砂清热利湿、利胆排石,以黄芩助茵陈清化湿热,郁金助柴胡舒肝理气兼以活血止痛,同为方中医;佐以鸡内金消食化石,大黄通腑泻实,藿香、蔻仁化湿和中。诸药相合,共奏清热利湿,疏肝利胆之效。验之临床,确实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上一篇:补肾化瘀消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疗效观察 下一篇:针刺对160例脑出血病人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影响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