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听障生科学消费观的形成

时间:2022-08-03 05:58:13

中职听障生科学消费观的形成

摘 要 中职听障生是当今社会听障人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中职听障生在消费观方面存在的不合理问题,需要我们建立有效科学的消费指导体系,从而推动其生存能力与适应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中职听障生 消费观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9.085

Formation of Vocational Hearing Impaired Students'

Scientific View of Consumption

ZHOU Qin

(Shandong Special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Ji'nan, Shandong 250022)

Abstract Vocational hearing-impaired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earing-impaired people in today's society. Faced with the irrational vocational hearing impaired students in terms of consumer attitudes exist, we need to establish effective scientific consumer guidance system,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ts viability and ability to adapt.

Key words vocational hearing impaired; view of consumption; countermeasures

90后中职听障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观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由于中职听障学生受社会发展条件、教育方式与水平、认知水平的特殊性、家庭教育的局限性以及听障学生自身情况的影响,其消费观呈现出从众心理、盲目攀比心理、多样化和现代化的特点。本文结合自己担任听障生班主任与教学方面的经验,对中职听障学生消费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等进行了分析、探讨。

1 中职听障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1)基础性消费为主,消费结构趋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消费水平日益提高,中职听障学生的消费水平也水涨船高,但是中职听障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吃穿和玩乐享受方面的基础消费,且中职听障学生群体的消费结构趋同特征明显。

(2)消费心理片面欠理性。低年级中职听障学生的消费心理多存在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看见同学买什么东西,自己也要买;家境好的同学换了好一点的手机,家境差的学生与父母赌气,也要买好的手机,即便用处不大也不管。看上去比较任性。

(3)消费方式时尚化。随着网络购物的流行,中职听障学生的消费方式也开始转为网上购物、刷卡消费等现代购物方式。购买的衣物、鞋帽、零食等物品,时尚化气息较为浓厚。衣物鞋帽的图案元素、款式、颜色等,随着社会的流行元素而变化。如韩国风流行时,学生购买的衣服中含有很多韩国流行元素,果绿色的流行则让校园中飘过很多鲜艳拥有朝气的果绿色元素的鞋帽、上衣裙装等。

(4)过度消费现象突出。在中职听障学生中经常出现过度消费、没钱借钱消费的情况,月初花钱大手大脚,月末借钱度日。开学一两个月花费两千多,钱不够再打电话向父母要。经常看到学生买回一包包零食,觉得不好吃就随手扔到垃圾桶。

2 中职听障学生消费观问题的成因

(1)社会因素。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精神文明的发展还不理想,社会消费价值观的多元化直接影响到中职听障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建立。中职听障生因为涉世未深、认知片面、思想单纯、模仿力强,所以极易受到物质的诱惑、受到社会消费环境的影响,导致相当一部分听障学生产生不科学、非理性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2)家庭因素。中职听障学生的家庭,会因为家中有听障子女而出现这样几种心理,进而影响中职听障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形成。

一是过分溺爱的心理。听障家长往往存在对听障子女的愧疚心理,对于听障子女提出的物质要求,大都想尽办法给予满足。这样久而久之,听障子女就形成了一味向父母索取的习惯心理,很少考虑他人的心意。如果家人不满足其物质要求,听障子女会出现委屈或者愤怒的心理。这种家庭教育的方式直接导致听障学生消费观念偏离家庭的经济基础、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科学消费观念的形成。

二是沟通障碍。听障家庭亲人会使用手语的家长微乎其微,尤其农村或者山区的父母,因父亲常年外出打工赚钱养家,母亲文化水平较低,更无法进行文字书写和手语交流。他们往往一味依靠学校的老师,与听障子女失去交流途径,家庭教育环节无法得到保证。同时又因为家庭教育的方式落后,导致听障子女无法受到良好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

三是家庭忽视心理。假若子女其一是听障,家庭往往将希望转移到听力健全的子女身上,对听障子女则只满足物质需求,忽略其精神需求,更忽视了其正确消费观的建立。

四是家庭落后的消费观念。如今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但对发展需求投入不够。比如,买食品、买衣服不阻拦,但是提到买书或者学技术要花钱就会阻拦,认为没用。买学习用品时,遇见买的多就会审问再三。平时家长短信询问孩子的情况都是问吃的如何,衣服够吗,钱够吗,很少问买什么书?学了什么新技术?学生回到家也只是注重物质性的支持,如:做好吃的慰劳孩子,买新衣服等,却很少给孩子精神上的投入,如买书或者杂志。

(3)学校因素。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学会生存,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但是,当今的中职特教学校,重专业轻德育、重理论轻社会生存实践的问题依然存在。作为生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观教育却不在研究和系统的讲授、锻炼范围之内。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科学消费的机会也就少之又少。消费心理和理财能力的提高也就无从说起。

(4)个人因素。中职听障学生的消费观是由其自身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决定的。中职听障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消费问题具有特定的阶段性。中职听障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消费单一,极少自己购物,多由老师替代购买。但进入中职非义务教育阶段后,学费、生活费等由自己缴纳和掌握,这就使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中职听障生面临重大挑战。他们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消费观,半年的生活费又都在自己手上,结果就是想买什么买什么。一个月下来,少则500~600元,多则1000~2000元。面对家长的质疑与老师的引导,短时间内见效不大。

3 引导对策

(1)社会方面。社会要担起社会引导责任。首先,在社会宣传方面,主流媒体应多宣传与正能量相关的适度消费观念;其次,是增加适合中职听障生的优秀读物、优秀影片的投入,为中职听障生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另外,应增加优秀电视消费节目的字幕和手语的展现,便于中职听障生的观看与学习。

(2)家庭方面。家庭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教育,父母亲人是中职听障生的最好的老师。首先,中职听障生的家人应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需保持清醒的头脑,采用正确的、积极有效的消费方式,帮助听障生建立良好的消费观念。要防止溺爱、过度消费、改变消费结构重物质轻精神等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其次,家庭成员要学会基本手语,增强与听障生的精神交流,摒弃忽视、不平等待遇的错误家庭观念。最后,中职听障生的家庭,要增强与学校的联系,积极与听障学生的老师沟通,及时调整教育方式,配合学校教师的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听障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3)学校教育方面。学校教育虽然不能够面面俱到,但是促进中职听障学生的生存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学生可以学到一技之长,可以挣到立足社会的第一桶金,但如何利用好这一桶金,让自己更好地发展,却是一门非常有用的生活技巧。首先,学校转变教育管理理念,可以增加生活技能等方面内容的教学,重点突出合理消费、科学理财的观念。其次,开展“学生银行”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费。再次,可以开展家庭教育平台,培养中职听障学生的家庭教育,建立科学的消费方式。最后,组织各种消费、理财的活动,从实践角度,提高中职听障生的消费和理财水平,为他们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4)个人因素。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努力只是外因。在一个人的发展道路中,还是自己的内心认识起最主要作用。首先,中职听障生要珍惜中职三年的学校生活,通过各种渠道增强自己的生存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其次,加强自己的标准手语的学习,扩大交流区域,促进社会生存范围的扩大。再次,要积极学习科学消费和理财方式,提高自己的自理水平,促进自己可持续性发展。最后,中职听障学生要尝试管理自己的生活费,建立科学消费方式。多增加精神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消费投入,减少享受、攀比消费的不合理消费理念。

总之,中职听障学生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是适应社会和增强自己生存能力的必然要求,需要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才能准确有效实施。但是,更需要中职听障学生经过真正的社会生存历练,才能逐步真正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 赵锡安.听障学生教育教学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2] [美]丹尼尔・P・哈拉汉,詹姆士・M・考夫曼,佩吉・普伦著.特殊教育导论[M].肖非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张宁生.听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浅谈低碳时代背景下的低碳会计发展 下一篇:基于CDIO理念下的模糊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