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沿海无线电管理模式 服务连云港海洋经济建设

时间:2022-08-03 04:54:41

探索沿海无线电管理模式 服务连云港海洋经济建设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无线电管理,服务连云港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提出以无线电频率资源为抓手,以无线电台站为平台,以无线电监测为保障,助推连云港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无线电管理 服务 发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更是沿海省份与地区实现快速崛起的必由之路。连云港作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开发的沿海城市,江苏省建设“海上”重点地区之一,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竞争中具有良好的优势。连云港市无线电管理部门如何在海洋经济时挥作用,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和精神面貌为连云港海洋经济服务,是我们必须探讨思考的问题。

一、连云港的海洋经济与无线电管理

随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以及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成立,海洋经济已经成为连云港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连云港立足海洋资源优势和特殊的区位条件,全力发展海洋经济,大力调整海洋产业结构,重点完善连云港港口业和海洋渔业,大力发展造船业、生物医药业和海洋化工业,积极发展滨海旅游业、临港物流等海洋服务业。海洋经济已成为连云港经济的龙头,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完成产值1214.8亿元。2012年,全市渔业总产值170亿元,钢铁、石化、粮油加工、船舶修造等临港产业产值均超过100亿元,港口吞吐量增至1.85亿吨,集装箱运量增至502万标箱,集装箱运量位列江苏第1、沿海第9、世界第23。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连云港地区无线电频率资源的使用正呈现出局域密集化、业务多、覆盖广、资源紧张等特点。在港口生产、临港物流、现代渔业、海洋工业、船舶修造、海洋旅游等现代海洋经济产业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12年,连云港市无线电管理部门利用国家开展无线电台站核查登记工作之机,用近半年的时间彻底摸清了本辖区无线电台站的分布情况和频率配置情况。结果表明,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无线电发射设备近3万台(部),其中,连云港地区海洋经济几乎所有产业都应用了无线电技术,且设台用频用户占全市专业无线电台站总用户数逾60%,交通运输业是连云港海洋经济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的主力产业;使用无线电技术的用户中超过八成集中在直接产出经济效益的生产部门;对信息技术不可缺少的比例超过六成,而信息化正是现代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达95%的用户认为,未来几年内本单位使用无线电技术的范围、时间等都会继续增长。不难看出,无线电管理和服务在连云港市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强化服务职能,着力助推海洋经济有序发展

近年来,连云港市无线电管理部门高度关注连云港沿海大开发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让无线电管理工作融入开创连云港沿海大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新局面,切实解决无线电管理中遇到的新问题,加强组织协调,把各项工作规划落到实处。

1.增强服务意识。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把无线电管理的着力点放在推进连云港沿海大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上来。切实抓好行政审批工作的完善、巩固和提高,优化审批流程,实现阳光操作;对于设台用户相对集中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组织现场上门服务,进行现场申报、现场受理,提高无线电管理服务水平;对于连云港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重要经贸和文体旅游等活动,主动上门与设台单位衔接,提前介入项目前期工作,提供服务保障。

2.合理配置资源。对各类无线电台站频率需求实行“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原则,了解海洋经济建设发展布局和用频需求,提前做好用频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提高频谱使用率,支持海洋经济发展。通过调研掌握连云港港和田湾核电站对无线电频率需求巨大,其安全生产、调度协同都对频率环境有较高要求,为了保证其工作顺利进行,省、市无管部门对连云港港、田湾核电站800MHz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建设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解决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3.强化台站管理。利用国家开展无线电台站核查登记工作之机,用近半年的时间彻底摸清了本辖区无线电台(站)的分布情况和频率配置情况,为增强无线电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针对大型船舶流动性大、长年在外地等特点,联合当地海事部门,请其在对船舶的年检中加大对船舶无线电台执照的审核力度。海洋渔业作为连云港市海洋经济第一产业,全市共有各类渔业船舶2200多艘,平均每艘船安装各类无线电设备4至5台,此前,渔民出海通信效果差,连云港市无线电管理部门与当地海洋与渔业部门共商管理模式,由无线电管理部门统一规划指导,并定期对岸台设备进行检测,由海渔部门统一开设岸台,对岸台统一维护和对渔船通信设备管理,增加了渔民通信的保障性。

4.加强行政执法。定期对无线电台站设备进行核查,及时发现查处滥用频率、乱设台站、自行组网、擅自改变频率用途、随意加大发射功率等违法违规行为;积极与公安、工商、质监、交通、海事、海洋与渔业等各部门紧密配合,不断加强执法力度。近年来,随着连云港海洋经济的发展,水上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市无线电管理部门加强与海事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将海事部门对船舶的监督管理权与无线电管理部门的管理技术手段进行有机结合,开展水上无线电专用频率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干扰水上无线电安全通信频率的违规行为,创造一个良好有序的水上通信环境。

5.强化监测监听。在连云港市辖区内布局建设一系列高山监测站、小型监测站、固定监测站,并配备移动监测车和移动监测设备,形成远程控制、移动测向、重点监测等多功能的现代化监测网络,实现对连云港市重点区域内的无线电监测全面覆盖,加强分析研究,为无线电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重要频段、重点地域和重要航路的监测,关注危害安全生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群众反映突出的无线电干扰问题,及时发现不明无线电信号,跟踪和排除无线电干扰;做好敏感节点专项监测工作,加强监测监听值班,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和谐有序的空中电波秩序。

三、创新管理手段,探索服务海洋经济发展新路

在连云港市海洋经济不断唱响的大背景下,大量各类无线电台站不断投入使用,无线电管理工作出现了“旺盛的无线电频率资源需求和有限无线电频谱资源之间的矛盾、不断密集的台站设置和日益恶化的电磁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及无线电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和相对滞后的无线电管理之间的矛盾”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无线电管理部门必须找准服务海洋经济的结合点,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创新,积极应对挑战。

1.频率资源管理向高效率、集约化、共享式发展。频率资源管理是无线电管理的根本。通过对连云港地区频率资源全方位监控、动态分配和分类管理,建立频率资源的高效率、集约化、共享式管理机制。在地市级无线电管理机构拥有相应职权的无线电频谱资源范围内,逐步推进频率资源全方位监控,实时掌握资源的使用情况,并依据使用情况建立资源储备;进一步完善以频率资源自动标注、动态预留、快速指配为核心的频率审批绿色通道机制,实现频率资源的高效分配,满足连云港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频率资源需求。

2.实现台站管理靠近设台用户,推进管理的精细化。台站管理直接面向用户,其管理效率直接决定频率资源发挥效用的高低。从用户角度和管理角度双管齐下,确保台站管理细致、高效和完善。为此,要建立完善的用户指导机制,通过日常宣传,配合设台前教育、用台间指导,培养用户良好的使用习惯,促进用户主动科学地使用台站,保护频率;进一步强调精细化,通过执照审批精细化、台站登记精细化、信息管理精细化等,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实现频率和台站数据的精密管理。

3.完善电磁环境监测监听手段,全力维护电波秩序。以开展监测网络规划、扩大监测覆盖范围、挖掘技术设施潜力、提高分析处理能力、探索创新技术手段为目标,跟踪掌握连云港地区无线电事业发展趋势,做好监测网络的中长期规划;结合海洋经济、交通运输等重大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监测网络覆盖的重点地区,在充分考虑发挥已有技术设施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完善临港地区、铁路沿线、空港、城市核心区等热点地区的电磁环境监管手段。积极开展监测监听,迅速处置影响各类正常无线电业务运行的干扰,建立应急通信系统,为应急救灾部门提供可靠的应急信息传递手段。切实营造连云港地区良好的电磁环境,保障海洋经济各产业有序发展。

4.强化设备检测,把好设备准入和日常使用关。完善设备检测设施配套,提升在新设台站验收检测、在用设备检测、经型号核准的无线电发射设备抽检等方面的检测能力。持续跟踪新技术、新体制,逐步拓展检测覆盖范围,将设备检测与业务管理紧密结合,通过检测的技术手段把好设备准入关。将努力达到重大及突发事件要求的移动检测能力要求,并通过送检和上门检测,把好设备日常使用关。

5.推进无线电频谱资源联动管理。结合海洋经济联动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对无线电频谱资源使用管理推进联动管理。加强与周边海洋城市跨区域联动管理,建立跨区域联动无线电管理体制,开展频率的联合监测和干扰的联动查处,提高管理效率。加强与海洋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管理,可以采用跨行业的联动机制实现监测手段与方式的互补,与海事部门建立水上监测机制,增强海上无线电监管,为无线电管理向海洋拓展提供条件。

当前,海洋经济大旋律的不断唱响为连云港地区无线电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跨越海陆空地的多样化业务应用,也对无线电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只要认真实践,科学发展,不断开拓,适度创新,就能排除万难,真正实现无线电管理为海洋经济发展添砖加瓦的大目标。

上一篇:优化建筑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 下一篇:民营体检三巨头竞打上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