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用学科学习任务驱动信息技术教学

时间:2022-08-03 03:03:24

以学定教,用学科学习任务驱动信息技术教学

摘 要: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将信息技术教学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以学科学习定教信息技术,从课内到课外,让信息技术助力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结合;自主探究学习;手段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注重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以其他学科学生的学习内容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把信息技术教学作为完成其他学科学习任务的必要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学以致用,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一、以学定教,信息技术以任务驱动进行教学

学习方式是决定学生学习兴趣高低的重要条件,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和其他学科教师合作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特别是和语文学科的合作特别多,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六组内容是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当五年级语文老师讲这一单元时,很是发愁,于是找到了我,让我看看这个部分的教材内容,怎样才能把这个单元的课上好,经过商议,我们决定把五年级下学期的信息技术课与这个内容结合起来上,于是我们开始了“信息技术+语文”的备课,我把五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网络信使E-mail、天涯若知己比邻、网络论坛初体验、相逢何必曾相识、系统安全小卫士”这部分内容整个和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六组教材内容《走进信息世界》合并起来进行教学,我和语文老师一起设计,把语文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多个任务或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信息技术,我们把语文课和信息技术课调到一起,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习浏览网站,在语文课上正好用来完成语文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涨,接下来的语文课效果倍增。

二、从课内到课外,信息技术助力学生语文拓展学习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拓展教学成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对于解决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讲过后,语文老师布置了让学生制作《卖火柴的小女孩》专题网站的任务,此时我刚好讲《建造网上小天地》等关于网站制作的内容,于是,我们合作,这时我调整了我的教案,把本课的教学改成了以这个专题网站为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课上帮助学生制作《卖火柴的小女孩》专题网站,来完成语文老师的任务,学生热情相当高,教学进行得异常顺利,这时的信息技术学习真正做到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问问题寻求帮助,我应接不暇,一周后除个别学生外大部分都完成了任务,而且质量非常高,于是我趁热打铁,进行了小专题网站评比,获得优秀的,我超链接到了学校的网站上,学生家长也能看到,获得优秀的孩子们真是高兴极了。

三、丰富师生交流方式,信息技术让师生敞开心扉

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在课上或课外将为师生、生生创设更为宽广的交流区域,能促进和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用教学博客的形式反馈学生学习的情况,学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自己当天的学习效果,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同时也可以使一些不好意思当面和老师交流的学困生在课后有机会对自己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想法等与老师进行充分、平等、大胆的交流。如,我校三年级马老师,在教学作文时,他利用自己的教学博客来展示批阅学生的作文,于是,我在信息技术课上重点强化教学打字和Word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在练习打字的过程中把自己的习作录入电子稿,然后马老师把电子稿发到博客上并进行批改留言,学生不仅能看到自己的作文和老师的批语,还能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取长补短,修改后誊写到作文本上,这样学生的打字和运用Word的水平提高的同时,作文水平也提高很快,信息技术+作文模式,相得益彰,一举两得。

总之,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或其他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以学生其他学科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任务驱动信息技术教学,各有所得、相得益彰,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又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真正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参考文献:

[1]于曼莎.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教育实践研究,2014(5A).

[2]丁卫.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着力点.江苏教育,2014(02).

作者简介:卢茜,女,1988年5月出生,本科,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鹭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激发 下一篇:绩效技术视角下的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