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构建“动态生成”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时间:2022-08-03 02:34:32

有效构建“动态生成”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能动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致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这种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一、适时把握阅读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点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是有一定规律的。通过课堂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大致有以下几个生成点。

1.在学生的需求中生成。

寻疑,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眼光,也是一种阅读姿态。其主要有三种方式,即:课前质疑、全程质疑和课后质疑。

课前质疑,指讲一节新课时,出示课题,让学生针对课题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如,在讲《草船借箭》一课时,板书过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惑?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草船是没有生命的,怎么会像人一样借东西呢?这样一下子就把所有学生引入了课文情境之中,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全程质疑,指一节课教师基本不讲什么,完全按照学生的思路来学习,只要学生不出现大的偏差。比如在讲《西门豹》一课时,我们按照课文情节,板书了几个关键词,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发问,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弄清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课后质疑,指学生在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一定水平后的反思质疑。教学中最可怕的就是没有问题,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在学习过一课后,我们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如:这件事是真的吗?这件事有没有更好的结果?如果我是故事的主人公,那么我会怎么做?等等。

2.在师生、生生对话中生成。

课堂“对话”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新方法,它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强调课堂“对话”的创新价值,正是改革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对话”是一门艺术。教者引导“对话”有方,往往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原本陷入僵局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既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尝到思考的乐趣,享受到创造的快乐。

3.在适度拓展和创造性活动中生成。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能是教教材。”这就告诉我们,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学教程中适度拓展和进行创造性活动,是教学实际的需要。

在教学中,我们以教材为载体,适度拓展,让情感为知识伴奏,与学生一道体验课文情感,把学生看做一个不断发展的学习主体,看做身心不断构建、升华过程的人,力求走进“大语文”的广阔天地,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泉水》一课后,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上,设计了“这面明亮的泉水还能照出什么”“如果你是泉水,你会流过哪些地方,看见什么,说些什么”等练习,极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精心的预设才能造就精彩的生成

预设表现在课前,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可以体现在教案中,也可以不体现在教案中;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是指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是指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是指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现在结果上,是指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新课程更加强调课堂教学有预设,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二者对于小学阅读教学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1.哪些问题是可以预设的?

(1)这节课我要教什么?

(2)通过这节课,我要求学生达到怎样的目标?

(3)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提供什么材料?

(4)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什么方法?

(5)在每一个环节里,我怎么提问,期望学生怎么回答?

2.为了动态生成,预设的方法有哪些?

(1)灵活的板块式教学程序。

教师根据文本特点,结合教学重点,把教学环节设计成几个大的板块。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活动的板块设计,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尽管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充分的预设,因此教师不会手足无措。即使出现在这些预设之外的情况,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的策略,及时化解。

(2)感悟、体验型,多维、发散式的问题设计。

新课程中的语文课堂应该完全摒弃那种“对不对”、“美不美”的唯一答案的问题设计。生成性的预设,应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语言,领略文章的表达方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并以此为基点,采用多维的、发散的形式精心设疑,促进课堂的精彩生成。

(3)多角度、复线式的教学方案。

构建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必须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做好充分预设。学生的学习过程,要从不同的角度做假设:学生会怎么说?自己该如何引?

三、小学阅读教学动态生成应注意的问题

1.要摒弃虚假的生成。

实践证明,并不是任何一个“节外生枝”或学生的疑问都是生成。生成是在教师和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产生的。那些没有经过精心预设的“随心所欲”式的生成只能称之为“虚假的生成”。

2.要杜绝负效的生成。

文本是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和体验必须建立在尊重文本价值基础上。脱离了文本,其他任何体验都是毫无意义的。语文教学有人文性,教学中教师要弘扬真善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一味追求对文本的多元理解,针对学生的感悟与理解,不思考其正确性和价值,皆顺学而导、自由认同,带来负效生成。

3.要辩证地处理好几个关系。

小学阅读教学“动态生成”课堂的构建,仅靠教研员、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的成功需要课程标准、教学评价体系、教育制度等教育大环境的支持和保障。它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必将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提供有力保障。

上一篇:高中生数学学习障碍浅析 下一篇:注重教学反思,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