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22-08-03 12:22:32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1.病原菌 黄瓜霜霉病病原菌属鞭毛菌古巴假霜霉真菌。俗称“跑马干”,“干叶子”,是黄瓜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害,一旦发生,防治不及时,病情发展快,且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产。

2.黄瓜霜霉病的为害症状

黄瓜霜霉病主要为害黄瓜叶片,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

2.1苗期为害症状

幼苗期l病子叶上初生褪绿黄斑,扩大后变褐色,干枯、下垂,潮湿时正反两面长出紫黑色霉层。

2.2成株期为害症状

成株期发病从下部叶片开始,叶缘或页背面初出现水浸状病斑,病斑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斑背面出现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引起整个叶片枯死,只留下顶部几片嫩叶。重发生时叶片布满病斑,互相连片,致使叶缘卷曲干枯,易破碎,植株早拉秧,严重影响黄瓜产量甚至毁田绝收。

3.发病规律

黄瓜霜霉病病原菌在北方主要在冬季温室内为害越冬,南方可常年发生,借气流和农事操作传播,从叶片气孔或伤口侵入。发病条件与湿度、温度、品种、田间管理等相关密切。生长温度15~30℃,孢子囊萌发适温15~22℃,气温15~22℃,叶面有水滴即可发病。温度20~26℃,相对湿度85%以上适宜病菌生长。气温15~20℃,相对湿度高于83%时病菌即大量产孢,湿度越高产孢越多。叶面结露是游动孢子萌发和游动孢子侵入的必要条件。相对湿度低于60%时不产生孢子。平均温度高于30℃或低于10℃不利于病害发生。保护地内温度调节不好,昼夜温差大,放风不及时,湿度大,结露多或天气忽晴忽阴、连阴、多雨、寡照,利于病害蔓延。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抗病。此外,密度大,浇水多,缺肥或氮、磷、钾配比不当均有利发生。

4.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

4.1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和耐病品种 比如当地推广的中荷系列、驰誉系列等密刺型黄瓜品种都比较抗霜霉病。

4.2苗期管理

培育无病壮苗,增施有机底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

4.3节水栽培

保护地采用高垄地膜覆盖配合滴灌或管灌节水栽培技术。

4.4调温控湿

在日光温室中,通过调节温湿度来控制霜霉病。早上防风1h排湿,然后密闭温室提高气温至30~32℃,下午防风,湿度降到66~70%,温度降到20~25℃。总之棚内要及时通风排湿,减少叶面结露,禁止大水漫灌,浇水选择晴天上午进行。

4.5高温闷棚

根据黄瓜霜霉病的发生条件,在黄瓜生长季节可适当调控温室的温度,以此来抑制霜霉病的发生,减轻其为害。具体做法是:晴天浇水后将棚室密闭,使棚温上升到42℃时计时,温度计放置棚室中部与作物高度持平,每10分钟记录一次,42℃持续2小时再缓慢通风降温。此措施有一定的危险性,一定要谨慎应用。

增强透光度 经常擦拭棚膜增加透光度;去掉田间下部老叶子,增加透光。

4.6化学防治措施

在中心病株出现时立即用20%百菌清速克灵复合型烟雾剂防治,每亩每次用250克,隔7天熏1次,视病情熏4~5次。

黄瓜霜霉病的药剂防治适期是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可用72%杜邦克露600~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1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喷雾。每5~7天喷1次,连喷2~3次。

(作者单位:122500辽宁省凌源市前进乡农业站)

上一篇:基于设计模式的电子商城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