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变数学教师的教改观念

时间:2022-08-03 11:45:24

如何转变数学教师的教改观念

在新课标中数学教育提出了比以前更为明确的要求:“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数学内容、教学方法直到思想观念,与过去相比,都有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拓宽视野,提高素养,从而适应新课标要求,培养出更多的数学人才,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育教学观念要更新

自古以来,教师被认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天地君亲师,教师在每户人家的神龛上占有一席之地。教师一直是教学的主宰,教学就是教师按材、统一大纲传授知识,学生按教师设计方案学习的过程,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被抹杀,失去了自主性、创造性,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重大转变,权威将受到挑战。学生除了通过教师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了解更新、更快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也应该由原来知识的灌输者,逐步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不但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情绪和情感体验,更加强调以人为本。

二、教学过程要更新

传统教学过程只注重教学知识的讲授,数学教学向学生展示的一个科学教学,而忽略了作为根本的现实生活。教学过程过分强调数学的抽象,忽略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及与其他领域的联系。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模仿,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复制的是教师的思想和语言。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知学习数学有何作用,数学变得枯燥而乏味,学习数学变成了一种负担,数学教学过程中本身所特有的启发性、探究性、实践性就荡然无存。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起来,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数学作为一种广泛的应用工具,已渗透到整个社会,越来越服务于生活实际,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不是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数学是某些天才创造出来的。

三、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传统教育完全是围绕着课本来展开的,教师授课以课本为主,学生学习唯课本至上,至于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当然也围绕着课本。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师的教过于教条化,学生的学过于机械化,教学过程只重视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观、创新教育观,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当然,实施创新教育,教师不能走极端,毕竟教育的基本功是文化的传承,没有继承也没有发展,更难以创新。

声 明

《新课程》期刊社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的正规出版单位。从2008年1月开始,凡是我社编辑发行的所有正式出版刊物,均在《新课程》网站予以公布,内容包括文章名称、作者单位地址和姓名,如在本网站查阅不到,而以《新课程》名义出版的出版物,均属非法行为,我社保留对此行为诉诸法律、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的权利,同时真诚欢迎广大读者投诉举报。

举报电话:13546383910 0351-4061938

网 址:www.省略

上一篇:让课堂教学活起来的一点尝试 下一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