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版”逃离德黑兰

时间:2022-08-03 11:33:06

在“扣人心弦的政治惊悚片”《逃离德黑兰》的最后场景里,7个美国人伪装成一个电影摄制组,安全通过了3个护照检查站,千钧一发之际重新订好机票,摆脱了跑道上伊朗革命卫队的追车。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电影的主角、中情局特工门德兹确有其人。

《逃离德黑兰》(Argo)是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得主,它讲述了一次不可思议的营救行动:1980年1月,“伊朗人质危机”发生两个多月后,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门德兹把6名被困在伊朗的美国外交人员伪装成电影从业者,使其顺利回到美国。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电影的主角、中情局特工门德兹确有其人。日前,这位退休特工接受媒体采访,讲述了这一惊心动魄的营救行动。

6名美国外交人员躲进加拿大大使官邸

1979年11月4日,一群伊朗“革命青年”冲入位于伊朗首都德黑兰的美国大使馆,将66名外交人员与平民作为人质。这便是为世人所熟知的“伊朗人质危机”。直至1981年1月20日,人质才全部获释。美国于1980年4月7日宣布同伊朗断交,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

伊朗“革命青年”围攻美国大使馆时,6名外交人员从后门逃出,躲进加拿大大使肯·泰勒的官邸。不过他们知道,自己迟早会被发现,届时加拿大政府也将被卷入这场危机。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13名人质获释,但其余的人质,以及那6名躲进加拿大大使官邸的美国人,脱险的希望依然渺茫。

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发誓要把这些人救出。中情局特工门德兹临危受命,执行营救6名外交人员回国的任务。但是首先,他必须在美伊两国关系紧张的情况下进入伊朗,不能引起伊朗人的一丝怀疑。

“为了进入伊朗,我们想出了各种借口,随后又一一否定。”73岁的门德兹对英国广播公司(BBC)说,“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以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身份作为掩护,但不能用教师的身份去,因为那里的国际学校已经停办。我们也不能用石油公司技术工人的身份去,更不能扮成营养学家去考察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此外,门德兹还需要考虑另一件事:就间谍行动而言,他要营救的6名外交人员是“白纸一张”。门德兹最终决定实施一项疯狂的救援计划:伪装成拍摄科幻片的电影人,去伊朗考察外景地,然后将6人带离伊朗。计划确定后,门德兹飞赴加拿大首都渥太华,请求加拿大方面协助行动。

为“险象环生的行动”做足准备

1980年1月,门德兹怀揣10000美元飞到洛杉矶,在那里租了办公场所,成立了名为“第六制片厂”(这个名字来自解救那6名待救人员的任务)的电影公司,还雇人撰写剧本。

两天后,门德兹敲定了剧本——由美国科幻大师罗杰·泽拉兹尼获奖的科幻小说《光明王》改编而成。门德兹将电影的名字定为《阿尔戈号》(Argo,吉希腊神话中一艘令勇士们无往不胜的神船),故事情节类似于当时非常卖座的“星战三部曲”。

为了防备伊朗方面对自己的背景进行调查,门德兹尽可能地把戏做足。“第六制片厂”开始与《好莱坞报道》、《名利场》等媒体接触,为“即将开拍的新片”造势。

门德兹为营救工作做了细致的准备,但他中情局的上司,以及美国和加拿大政府里的一些人,对应该为6名被困人员发放假的美国护照、加拿大护照还是第三国护照存在不同看法。也有人对门德兹的计划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伊朗的局势复杂无比,一旦救援行动失败,不仅危及6名被困者的安全,还将使美国和加拿大非常尴尬。最终,门德兹说服了提出疑问的各方人士。

门德兹说,这是一次“险象环生的行动”。“以往的行动,我们通常会有第二方案,但这一次没有。在行动现场之外,不会有已经发动的汽车等候在那里。”

同为特工的妻子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一切就绪,营救行动开始。假捞成制片人的门德兹带着拍摄电影所需的各种设备飞往德黑兰。行前,他已为被困的6个人编造了全新的身份,如美术指导、交通协调员和摄影师等。即使在中情局内部,这一营救行动也是保密的,就连门德兹同为中情局特工的妻子也不知情。

吉米·卡特总统事先听取了关于营救行动的简略汇报,并为门德兹送去“行动顺利”的祝福。卡特对门德兹寄予厚望——“伊朗人质危机”让卡特“压力山大”,他希望门德兹的行动成功,从而为自己减压。到达德黑兰后,门德兹发现那里“已经失控”。“晚上,革命卫队的士兵驾车在城里到处游荡,朝建筑物胡乱开枪取乐。”在这种形势下,一名美国公民在德黑兰街头出没有着相当的风险。但“或许是上帝保佑”,当门德兹和会讲波斯语的同事胡里奥(担任“副制片人”)找不到去加拿大使馆的路,不得不向一名革命卫队士兵打听时,竟然顺利得到了指点。

“我曾几次担心会被识破”

1980年1月25日,门德兹和胡里奥在加拿大大使官邸,见到了他要营救的6名美国外交人员。

在门德兹的记忆中,这6人没有因长久被困而萎靡不振,相反,他们“精神饱满、热情充沛”,一下子给门德兹做了7道菜。被困的这些天,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做菜,以打发无聊的时光。

简单的开场白之后,门德兹介绍了营救计划,并向6人发放了“第六制片厂”的名片,上面印有他们在该公司担任的“职务”。6人从门德兹那里得到了具有“好莱坞范儿”的衣服、伪造的加拿大护照和捏造出来的履历,门德兹要求他们把履历背得滚瓜烂熟。细心的门德兹还把枫叶标记发给大家,让他们贴在行李箱和背包上。

门德兹退休后全心作画

门德兹一家三口居然都是艺术家。美国媒体称,虽然现年72岁的门德兹已经不再是神秘的特工,但要找到他依然不容易。他如今和妻子乔安娜居住在蓝领山脉中,后者也曾是一名特工。67岁的乔安娜是门德兹的第二任妻子。他的第一任妻子凯伦已经于1986年因癌症病逝,两人育有三个孩子。

上世纪80年代,门德兹和乔安娜曾一起在苏联组建美国的间谍团队。在当特工时,乔安娜的工作就是摄影。现在,她还是经常拿着相机满世界拍摄街景。她说:“我在中情局时干的就是拍照,但拍的内容和现在拍的完全不同。你去过间谍博物馆吗?那里就有我的几部相机,一部是装在纽扣里的,还有一部藏在钢笔里。”现在,他们的家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型画廊,或者是各种艺术工作室的混合体。平时,门德兹作画,乔安娜摄影,门德兹的儿子托比则每天过来进行他的雕刻创作。除了每两年一次现身画展接触买家,其余时间他们都安静地醉心创作。甚至在工作室,他们彼此之间都不会相互打扰,他们认为打扰他人是对别人工作的亵渎。

不过,他们的平静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豪华轿车多次将门德兹夫妇接到好莱坞和纽约,与阿弗莱克会面。影片的宣传也将他们推入了公众视野。对于两位前特工来说,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但就艺术家而言,这对他们的生意却是很好的宣传机会。

几个月前的一个周末,共有600人拜访了门德兹一家,短短两个小时内,就把他们准备过周末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门德兹坐在《逃离德黑兰》影片的海报前,为自己所写的关于营救人质的书签售。他戴着眼镜、胡须花白的形象和海报上年轻帅气的阿弗莱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天,他还卖掉了16幅画。来自巴尔的摩的一位投资者用4000美元的价格买了门德兹的一幅油画,这是目前他的画卖出的最好价格。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者也是第一次买门德兹的作品。他说:“这幅画非常精致,细节很有冲击力,画中的小船很自然,水面波光粼粼,整幅画好像在对我们说话一样。”当然,画家的生平事迹也是人们买画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位买主说:“单就这幅画本身来说,它是一幅好画。但买门德兹的画让我们感到骄傲,他不但是个出色的画家,更重要的是,你看他为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

一丝不苟是成功秘诀

要门德兹讲述自己的经历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面对陌生人,他总是沉默寡言。本月早些时候,在出席美国广播公司的《早安美国》节目时,阿弗莱克重述了他和门德兹一起在多伦多电影节观看《逃离德黑兰》时的情形。现场的观众在影片结束后无不为门德兹疯狂。

阿弗莱克对他说:“这是你的人生,这些人都在为你和你的成就喝彩。感觉怎么样?”门德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嗯,很棒。”

作为导演和主演,阿弗莱克在电影开拍前和门德兹一起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为了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相,阿弗莱克一直希望从门德兹的嘴里得到尽可能多的细节,包括他们在中情局工作时所穿的衣服。后来,门德兹把自己当年穿过的衣服寄给了阿弗莱克,还带他参观了中情局和首都华盛顿。最后,他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一起见过奥斯卡奖的投票者和记者们之后,他们变得更默契了。

据门德兹回忆,当他抵达德黑兰的时候,他发现伊朗革命者各自为阵,占据机场的人和占据市中心的人之间根本没有交流。这给他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他还提到了一个细节。“当我们在伪造文件的时候,发现印泥干掉了。这时,我在加拿大驻伊朗大使的酒柜里看到了一瓶苏格兰酒,最后就是用它弄湿了印泥盖的章。”门德兹还透露,那些被困的美国公民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无聊,于是很多人开始学做菜,“我到的时候,他们一下子给我做了七道菜。”

阿弗莱克对门德兹的印象很复杂:“他既是一名特工,又是一名画家,这对我来说有点不可思议,这两种身份在一个人身上出现好像有点不和谐。但是当你看到他的画时,你就能感受到他的一丝不苟。我想,这就是他的性格,也是他成功的秘诀。”

其实,门德兹一家很希望回到平静的生活状态。现在,门德兹夫妇都没时间工作了。他们现在也很少与中情局联系。有时候会帮忙面试应聘者和培训新员工,偶尔会将他们出版的回忆录寄回去。此外,他们都是位于华盛顿的间谍博物馆的理事会成员,不久前,门德兹还在那里讲授了一堂关于伪装的课。乔安娜说:“他教了每一位学员如何完美地模仿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签名。”

彭立昭据《青年参考》、《新闻晚报》整理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的好泡沫与坏泡沫 下一篇:迷茫的移动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