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

时间:2022-08-03 10:27:29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

在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方面应以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为主要目标。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指那些科学的、规范的、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及学生认识规律的自学习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强化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

1 正确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

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它们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要及时地查阅字典词典,借助这些工具书,自己弄懂字词的意思。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能避免读错字、写错字、望文生义等不良倾向,确保知识掌握的正确性。参考书为学生提示阅读思路,提供阅读的有关背景知识、常识性知识及其它小资料,能扩宽知识面,启迪思维,是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应该注意:①保证“三个一”。即人手一本字典、一本词典、一本合适的参考书;②掌握三种方法。查字典的三种方法,即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可通过竞赛等形式巩固强化,以提高使用速度;③提倡活学活用。有些学生使用参考书,不是“参考”,而是“照搬”。发言照本宣科,做作业照单全抄,这非常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及自学能力的成长,失去了使用参考书的意义。我们认为,提倡活学活用才是根本的出路。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争论,把参考书上的知识观点转化为如己所出,这样,才真正利用了参考书。

2 认真阅读的习惯

阅读,一般指看(或者读)作者用书面语言写出来的文章,阅读的核心是理解意义,获取作者传递的信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阅读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潜心思考,透过符号理解意义。那种有口无心式地阅读是不能达到阅读目的。

认真阅读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以心到为核心,四者协调,共同作用,促进对文章正确地理解,深入地领会。

认真阅读还必须做到“四读”:①读通。要做到字词通、语句通、内容通,即读准字音,弄清词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意。②读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特点,明确中心,了解一些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③读熟。它是加强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复述、背诵是读熟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④读活,把这篇文章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那篇文章上,熟练地进行分析,甚至得心应手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上。这实质是知识的举一反三,能力的正迁移。

3 培养质疑问题的习惯

学贵存疑。一个学生,如果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出问题,对知识的获得没有产生过疑问,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不善于学习,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只有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开掘难点,不断地产生疑难,又不断地解决疑难,才能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教师要做到:

3.1 激发学生“敢问”。传统教学总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容易处于被动,受到压抑,产生一种上课就是答问的定势。要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的“问”,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3.2 训练学生“会问”、“善问”。有些教师担心学生“不会提”、“乱提”、“提不好”,因而限制学生提问。其实,只要紧扣教材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的训练,学生是能达到“会问”、“善问”,从而形成独立的质疑问难能力的。以审题为例,有的教师这样训练:①指导学生抓课题的重点词语提问。如,《飞夺泸定桥》的“飞”、“夺”,为什么要夺?怎样夺的?“夺”前为什么还要加上“飞”?②抓课题中的标点符号提问。如,《“你们想错了”》,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你们”在想什么?为什么想错了?③抓事物之间的关系提问。如,《小虫和大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疑问,或能帮助理清文章思路,或明了写作特点,或紧扣课文重点,或直扑文章中心,这些提问既调动学生积极性,也锻炼思维能力,经过这样长期训练和引导,“不会提”、“提不好”的顾虑没有了,“乱提”也就渐渐纳入预定的教学轨道。

4 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它对于学生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它能提高和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巩固程度,它能促使所获得的知识通过形成技能而转化为能力,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意义。

因此,我们强调学生必须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真正在作业过程中体验知识应用的巨大作用和乐趣。培养这一习惯应该注意:①树立独立完成作业光荣、抄袭作业可耻的观点,在班级形成良好的作业风气。②建立严格的作业制度,如,尽量在课内作业,以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作业收缴要及时,作业不得雷同,反馈及时等。③增加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减少机械性作业。

5 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锻炼作文能力,接受思想教育。

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式的读书笔记,应该注意:①要教给写读后感的方法。要求根据原文的内容和写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读”有“感”,夹叙夹议,以“感”为主,不要过多地抄录原文。②深入理解原文,领会实质,抓一两个方面写感受,不要面面俱到。③以练为主。训练初期评点可适当多一些,具体一些,学生掌握方法、适应上路后,可少评不评。

上一篇:走出初三化学教学的壁垒 下一篇:浅议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开展美术课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