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骑行旅游体验研究

时间:2022-08-03 06:39:03

川藏线骑行旅游体验研究

本文利用蚂蜂窝旅游网络社区获取川藏线骑行博文,并以此为文本样本对川藏线骑行的旅游体验进行了定性研究分析。分析发现:川藏线骑行的旅游体验是骑行者在磨难中心智的成长体验,是在自然面前得到了心灵净化和感悟体验,是宗教文化和藏区社会氛围等多种体验相互交织的综合旅游体验。

一、序论

在众多的旅游目的地中,以其神秘的宗教文化、独特的自然景观、相对原始的社会氛围成为广大旅游者心中的圣地。而以骑自行车的方式去的行为,对许多自行车爱好者而言更是人生的梦想是一生一定要有一次的疯狂。1981年四川人成家麟用285天行程36000公里,骑完除中国港澳台外的所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也成为了第一个穿越万里高原及藏北无人区的人。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提高,人们闲暇时间的相对增加,加之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进藏道路交通情况的改善,使得自行车进藏难度较之前大大降低,骑行爱好者曾经遥不可及的圣地得以逐渐接近。骑车进入共有青藏、新藏、滇藏和川藏等主要线路,其中最受追捧的川藏线东起天府成都西至圣地拉萨,全程2142公里,以风景壮丽优美、人文景观独特丰富、路途艰险著称,川藏也被誉为中国的景观大道。骑行川藏线被认为是自行车爱好者人生的必须经历,去体验不一样的人和事,去尝试和挑战人生的不同可能,是令人骄傲的壮举也是一种证明。

二、文献回顾

(一)概念界定

谢彦君指出旅游体验是指个体通过与外部世界取得暂时性的联系而改变其心理水平并调整其心理结构,是旅游者的内在心理活动与旅游客体所呈现的表面形态和深刻含义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在另一书中将旅游体验划分为结构张力下的补偿性旅游体验、寻找精神家园的循世性旅游体验、认知性旅游体验、另类色彩的极端旅游体验4中类型,同时指出旅游者的体验通常是由多种旅游体验类型的综合结果。最后指出由于旅游体验涉及到人们较深层次的心理认知和感受,很难通过直接的观察或定量的量表进行测量,而通过现象学的分析,能较好的剥离出游客体验的层次和内涵。

(二)研究回顾

苗凤祥(2011)在自行车爱好者骑行行为研究中指出:单车进藏旅行的休闲体验,呈现追求自我实现,寻求出走与自由的欲望,促进了个体的成长,同时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钟晟、张薇(2012)运用现象学方法对之旅博客做文本分析,研究发现,旅游与朝圣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朝圣旅游体验是世俗旅游体验和神圣旅游体验相关联的产物。而旅游与朝圣这两种人类不同的行为方式在旅游过程中体现出紧密的内在关联性与交织结合点。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文本的选择

文本分析历来是定性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伴随近来年网络在旅游研究中的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更是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旅游博文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结束后自发在网络上发表的日志,是旅游者一种真实想法和情感的表达,也是最能直接获取游客深层旅游体验等信息的文本来源。

本文选择了一个专业旅游网站蚂蜂窝,并筛选出川藏线专栏2010年1月1日-2013年7月31日这段时期行进川藏骑行的博文,以上网络文本收集工作在2013年7月1日-7月31日期间完成,共计120篇剔除旅行社广告、文学性质、不完整和有图无文博文,课用于分析博文47篇。收集到的文本被整理成word文档按照发表时间先后顺序编号存档作为文本分析材料。

(二)文本分析高频词的筛选

为了不被研究者主观偏见干扰,保证文本分析的客观性本文采用文本分析软件ROSTCM6,分别筛选出47篇博文中出现的高频词,过滤掉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再提取汇总高频词统计见下(见表1、表2、表3)

由博客文本的高频词分析可以看出,在这47篇博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目的地拉萨、,这是所有骑行者的目标和动力;理塘是整个沿线海拔最高的城市;康定是藏汉的分界点,海拔4298的折多山骑行者在川藏线上的第一个考验;八一是到拉萨之前的最后一个城市,意味着川藏线骑行的结束。有关自然景观的高频词温泉、雪山、海子、太阳、高山和草原等都是在川藏沿线最常见的自然景观,而部分博文更是直接用天堂来形容所见。关于感受表述的高频词中出现了坚持和放弃、轻松和困难、痛苦和快乐等相互矛盾的词语,可见骑行川藏线的感受是复杂、多变的。

三、川藏线骑行旅游体验分析

(一)身体与心灵的成长体验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自然条件恶劣,加之骑行路途遥远,很多博文中都提到了骑行过程中在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煎熬下临近崩溃。川藏上的骑行者就像是参与一场苦行主义修行,骑行途中的独处让他们开始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困难面前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对话和反馈。骑行者面对自己内心最原始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挣扎,苦难会让人重新去认识自我。会产生一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在选择如何去回应所面临的困境时,正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而“坚持”是多数人给出的答案。正如第12篇中写道:“在坚持过程中,能真实地体会到坚持对自己的磨砺作用,也要学会疏导在坚持过程中的痛苦。其实如果真的能以坚持为乐,所谓的痛苦,就不再是痛苦,而是享受了”。在坚持后回望来时的路,骑行者往往会感叹“翻越的只是自己心中的那座大山”。第25篇博文写道“在川藏线上的艰难跋涉,对于习惯都市节奏的我们是种脱胎换骨般的痛苦,那向往自由的灵魂会在痛苦中寻找重生”。

(二)自然景观的感悟体验

现代社会的发展往往以环境破坏为代价,人们希望寻得一个纯净的天堂,而藏区保持着较为原始的优美自然环境,那里有城市里难得一见的蔚蓝天空,纯净的空气,灿烂的阳光,巍峨的雪山,这正是人们心中向往的,与世俗工业社会中的嘈杂和污浊形成强烈的反差,当身心融入其中骑行者会产生一种心灵得到净化的感悟体验。第4篇在面对雪山时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这是一座神山,神圣到让人看到就不由自主会跪下”。第16篇站在垭口上写到:“当爬到高坡视野最佳的地方时,我被一种生命中从来没有过的莫名感动深深的震撼了,仿佛感觉到自己的灵魂从身体中一点点被抽离。没人能理解和分享我此时的心情,只知道自己被一种极度的喜悦,痛苦,孤独,幸福和震撼所充满,不能自已,只有呆坐在原地感受着这一切,泪流不止。我深深的被造物主的魔力所感动和征服,以一种本能般的虔诚,敬畏和谦卑的姿态向着这一方湖水和双虹膜拜。世界上有很多不一样的信仰,但我相信人类的虔诚,绝不是迷信或是虚无”。

(三)宗教文化的信仰体验

是藏传佛教的发源地与主要传播区,藏传佛教神秘及原始的民族色彩。佛教在整个藏区社会占有重要的位置。骑行者被朝圣者的虔诚所打动在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感受到了一种信仰的力量。第1篇写到:“路上还有那些到拉萨朝拜的信徒,看了他们的清澈的眼神,才懂的什么是虔诚,什么是心无杂念”。第10篇路遇朝拜的藏民:“从他们身边走过的时候,真的有种无法言语的感觉。他们衣衫褴褛,但是他们神情坚定,眼神平静。他们仿佛有一种魔力,深深地令我们折服,这是一道沉重的风景”。第12篇:“今天遇到的朝圣者是最多的一天,他们的精神和对信仰的虔诚力量更是深深鼓舞着我。以前我对信仰的力量理解没这么透彻,光是今天遇到的这几位朝圣者,就足以让我真实地感受了信仰的强大力量,和对追求信仰的幸福感觉。物质世界比我们严重匮乏的,人们因信仰过得发自内心的快乐,而物欲横流的大都市里的人们,你们因什么而感到幸福快乐呢?”

(四)社会氛围的怀旧体验

在整个藏区由于现代化进程缓慢和浓厚的宗教文化,整个藏区社会依然保留着淳朴的社会氛围。骑行者沿途和藏族人民的接触中感受到了在浮华世界外还依然存在着的那种质朴和纯洁,开始反思自己生活中缺少但却渴望的美好。在和藏民家投宿一夜后,第6篇写到:“在这个山顶的小破屋里,能找到在城市里似乎已经消失好久的一种信任和安全感。人的淳朴,并不比纯净的风景逊色”。到藏民家做客后第12篇:“席间,大家谈笑风生,尽管我一句话也听不懂,但从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到他们的愉悦满足的心情,和无忧无虑的简单生活――这让习惯了都市压力的来客羡慕不已”。第16篇:“路上碰到的藏民,都无比亲切的冲着我们喊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踩着单车从他们身边掠过,他们也投来了善意祝福的目光……这种感觉真棒!越是进入越单纯的地方,主动问候越是一种美德……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你的主动问候一般会被人误会成某种企图的开始,那是很让你心很累的地方……”。

四、总结

本文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对川藏线骑行者的博文进行了实证研究,解析了川藏线骑行的旅游体验内涵:是骑行者骑行途中在生理和心理的煎熬下,在各种磨难面前的个体心智蜕变和成长,是一种自我身体和内心的成长体验;是身处自然美景中呼吸着纯净的空气,在城市里久违而现在却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雪山草原中带来的心灵净化的自然感悟体验;是一路所遇的宗教朝圣者带给骑行者内心关于信仰和虔诚的宗教文化信仰体验;也是生活在浮华现代社会中对整个藏区依然存在的淳朴民风民俗的社会氛围怀旧体验,川藏线的骑行体验可谓是在多种旅游体验的复杂交叉下形成的独特体验。当骑行者带着这些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归来,我相信途中那些积极的能量并不会因为旅途的结束而告终。骑行川藏线“身体下地狱,眼睛在天堂,灵魂归故乡”必会成为骑行者一生难忘的旅游体验。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上一篇: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在电厂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下一篇:徐东高架桥钢箱梁制造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