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8-03 04:31:16

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随机抽取22例在体检中抽血晕针的患者,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及时找到解决措施,提高抽血工作的效率。方法在2010年到2012年之间随机选择22例在体检中抽血晕针的患者,对他们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病原因。结果试验结果显示体检时抽血晕针与他们的年龄、性别、周围环境、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有密切的关系,在医护人员的细心观察和安抚之下,都没有发生不良后果。结论在体检时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护士的细心安抚,静脉穿刺的技术熟练,在抽血前及时的心理辅导,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等,这些措施能在体检时有效地降低体检者抽血晕针的概率。

【关键词】体检;抽血晕针;处理;预防

抽血晕针是紧张、恐惧心理或疼痛刺激,作用于丘脑下部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所致。通常表现为恐惧、疼痛、空腹等因素,轻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重者出现意识丧失、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等。本文选择了在2010年到2012年之间随机选择22例在体检中抽血晕针的患者22例,并对这些患者晕针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到相关的预防措施,减少抽血晕针的概率,提高抽血的效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在2012年到2012年一共有体检人数11350,我们随机从中抽取了抽血晕针的患者22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在14~45岁。其中他们在抽血前就有晕针先兆的有4例,在抽血过程中晕针的有13例,在抽血拔针之后出现晕针的有5例。他们之中大多数出现头晕、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抽搐、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等。这些症状在持续数秒之后就自行消失,患者也开始恢复清醒,没有任何后遗症,未完成抽血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下或者改变抽血的姿势,也能顺利的完成抽血,这些患者在完成抽血之后,休息半小时左右,可以自行离开。

1.2试验方法在2010年到2012年之间随机选择22例在体检中抽血晕针的患者,对他们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病原因。根据患者晕针症状轻重不一、发生晕针时间不同,针对地进行了心理指导,给予对症处理。

2结果

2.1精神因素。由于患者对抽血的只是不太了解,所以在抽血前就会有恐惧紧张的心理,认为抽血会对身体有伤害。

2.2静脉穿刺技术不成熟。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的时候有疼痛刺激或者是穿刺技术的不成熟,在完成抽血之后,进行局部按压的时候力度不当,造成疼痛的感觉,增加了患者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

2.3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影响。根据对这些晕针患者的观察,显示年轻女性而且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的容易发生晕针的现象。

2.4环境因素。由于抽血环境窄小,空气不流通,夏季温度过高,冬季寒冷,室内色调不协调,嘈杂等情况容易发生抽血晕针。

2.5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态度因素。如果医护人员在抽血时态度生硬,不亲切,这就可能影响抽血者的情绪,容易造成他们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

3护理措施

3.1对于紧张、恐惧的抽血者,在抽血前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宣传正确的抽血知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抽血时应分散其注意力。对于体质虚弱、营养欠佳、有晕针史者,应采取卧位抽血,减少抽血晕针发生。

3.2在抽血前、中、后,要密切观察抽血者的表情变化,如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的晕针先兆时,立即予以平卧,给予对症处理。医护观察细致、发现及时、处理得当,一般不会因晕针而发生意外。

3.3根据各人血管的特点,选择合适血管,使用不同穿刺方法、穿刺角度,速度要适宜。如老年人或血管硬化者,皮下脂肪少,血管弹性差,容易滑动,要用食指与拇指固定好血管,既可减轻疼痛,又易成功。

3.4静脉穿刺刺激强度与外在的刺激强度、刺激时间、作用面积有关,成功地控制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与速度,动作轻稳是穿刺成功与无痛的关键,同时是降低抽血晕针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3.5抽血时,护士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娴熟的穿刺技术,能使抽血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因刺激源,使抽血者精神放松、心情愉快,能有效地减少晕针的发生。

4讨论

抽血晕针虽然不像其他疾病危害特别大,但是它在短时间内还是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的。所以我们要通过研究抽血晕针的患者,尽快找到一个可以预防晕针的有效措施。本文对22例抽血晕针的患者进行了分析,找到了相关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在抽血前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疏导,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和恐惧心理,避免他们产生紧张的情绪等等,这些措施都能很好的帮助患者在抽血中减少压力,降低他们晕针的概率,提高抽血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梁巧珍.指压太冲穴防治肌肉注射时疼痛观察.护理学杂志,2004,19(9):43

上一篇: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经验和体会 下一篇:艾滋病合并淋巴瘤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