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与责任为学生成长成才护航

时间:2022-08-03 04:23:25

用爱心与责任为学生成长成才护航

他们,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模范履行辅导员职责,善于用思想去影响学生、用行动去感染学生,用大爱演绎出一幕幕青春的华彩乐章,被称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他们,把服务当做升华生命的最佳支点,以爱心撑起学生梦想和希望的蓝天,用责任托起学生成才的翅膀,唱响了一曲大爱奉献之歌,被誉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他们,用工作延伸生命的宽度,熟悉自己所带的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学生有什么心事都愿意跟他们交流,被亲切地誉为学生的“贴心人”。

他们就是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辅导员团队。这个仅有7名专职辅导员、3名兼职辅导员的队伍,却创造了一系列“奇迹”: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学生工作体系和组织文化;培养锻造出一支精神风貌好、团结氛围浓、专业素质牢的工作队伍,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辅导员”“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河南省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优秀辅导员”“河南理工大学十佳辅导员”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名辅导员同时被提拔为副处级干部;学生考研率平均为33%(最高达67%);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连续3年荣获河南理工大学就业工作单项奖;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全国性竞赛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励50余项;多次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河南理工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五四红旗团委”等。

作为辅导员,他们中有爱岗敬业、身先士卒的“带头大哥”,又有充满青春活力与生活激情的“年轻后生”。自从走上辅导员岗位,他们便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所钟爱的教育事业,用热情和执著在教育画卷里绘上最鲜明的色彩,用真诚与爱心写下了人生最灿烂的诗篇。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理应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贡献。”谈起辅导员工作,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辅导员团队的“带头人”、院党委副书记聂凯深有体会。谈到团队建设时,他敞开了心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情况,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一幕幕往事诠释了这个“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辅导员团队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真挚的爱。

用思想去影响,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的选择是光荣的、无怨无悔的。”聂凯总是这样说,“既然选择了辅导员这个职业,就要用爱心与责任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护航。”爱心与责任,让他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使他在生命的日历上写满了工作的热情、充溢着无穷的智慧、收获着丰硕的成果。

对于学生工作,聂凯“很有一套”。“总的工作思路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一个载体’(即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以学风建设和学生党建为重点,以团学活动为载体),按照学校‘重基层、重建设、重实效’的工作要求,坚持‘抓好三重(重基层班级、重基层党支部、重基层宿舍建设),促进‘三风’(健康、整洁、和谐的宿风,文明、友爱、创新的班风,勤勉、求是的学风)。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扎实做好日常工作,着力做好重点工作,创造性地做好特色和亮点工作。在做实、做细、做精、做深、做好上下工夫,促进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学生工作一直走在学校前列。”谈起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心得,这位获得2项国家专利、荣获10多次省(市)级以上奖励的学生工作队伍“领头雁”如数家珍。

“我们用行动打造了‘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积极主动、追求卓越’的辅导员文化;营造了‘气顺、心齐、风正’的工作氛围;铸造了‘争第一、保第一’的精神之魂和价值追求;养成了‘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把小事做精细、把大事做精彩’的工作态度。”聂凯说。

“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学生工作者,聂凯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他总是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影响团队成员。他强调,要求学生做到的辅导员首先要做到,并且要做得更好。

“只有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学生,以正确的政治立场教育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爱护学生,才配得上辅导员的光荣称号。”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辅导员张洪良这样告诫自己。作为一名党员,他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主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修养和理论水平;主动加强业务学习,虚心汲取别人的经验并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河南省优秀辅导员、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王伟超回忆起自己在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任辅导员时内心总洋溢着自豪感。他善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管理理念,努力创设温馨、开放、创意、人性化的成长环境,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工作中,他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修订完善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章制度,推行目标管理,严格各项考核,推动各项工作迈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必须随时准备处理学生的事儿,甚至吃饭、睡觉的时候都可能有学生找你。”团队成员、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明回忆起自己在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任学工办主任、辅导员时内心感慨良多。对待辅导员工作,张明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踏实苦干,多次被评为“河南省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河南理工大学优秀辅导员”“河南理工大学优秀教师”等。他所带班级学生的考研率每年都大幅提升,2010年所带的6个班179名学生有92名学生考取了研究生,考研率达到51.4%。

“细节决定成败,教育管理要注重从细微处做起。”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工办主任、辅导员孙付伟总在严格要求自己。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特别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学生生病时,他尽职尽责、嘘寒问暖;天气多变时,他及时提醒学生添减衣服,小心感冒。曾有一名学生在寄给他的贺卡中深情地写道:“老师,您的关爱让我茁壮成长,真诚地感谢您!是您用至真至诚的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为我们的心灵营造了一个绿意盎然的春天。”

“他们的心和家都在所带的班级里,对待工作,他们就是‘拼命三郎’。”了解这个团队的人总是这么说。为把工作做到最好,他们常常加班加点,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感染、教育学生,他们的做法赢得了大家的支持和认可,也得到了大家的钦佩和赞誉。

用责任去服务,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辅导员工作是良心活,就看你愿不愿付出,愿不愿投入更大的精力。其实,做学生工作是有弹性的,你不愿意付出也能混过去,但你愿意付出,学生还是能感受到的。辅导员工作是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我们要凭良心做事。”聂凯说。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辅导员团队从不随意对待工作,也从不敷衍学生,他们用挚爱把班级打造成一个个温暖、和谐的“幸福港湾”。

“责任意识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切入点。”聂凯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聂凯总结提炼出了“理思路、定制度、带队伍、抓特色、重落实”的基本思路,紧紧围绕“八高、二低、三杜绝”(即早操早读出勤率高、听课率高、四六级考试通过率高、各类活动参与率高、各类活动获奖率高、学位获得率高、考研率高、就业率高,不及格率低、退学警告率低,坚决杜绝考试作弊、通宵上网和校外租房)的目标狠抓学风建设,确立了以“五个确保”(确保申请入党人数比例、确保党校培训效果和合格率、确保发展党员质量、确保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确保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为目标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的道路。学生上早操,他总陪在身边;学生上早读,教室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学生宿舍里也常常留下他的足迹。多年来,他坚持每周查看学生宿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排查摸底,确保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他组织开展的“给家长的一封信”“感恩在我心”等活动,既拨动了学生心中爱的和弦,又提升了学生道德风尚……每当看到学生取得各种各样的成绩时,他的脸上就写满了发自内心的欣慰和自豪。

作为专职辅导员,王伟超长期奋战在学生工作第一线,心怀“大爱”,润物无声。每当学生有病时,他都能在第一时间赶到学生身边,帮学生办理好一切治疗或住院手续,并经常看望慰问,直到完全康复,切实让学生体会到亲人般的温暖。他所带班级学生韦金桂因晚上在宿舍洗澡不慎摔倒,脚后跟骨头断裂,王伟超夜里11点多从几十公里外赶到医院看望他,给他安排住院、看护等事宜。王伟超始终用一颗爱心去做学生工作,从笑迎新生入学到欢送毕业生离校、从学生宿舍到学校操场、从学生班级管理到学生活动指导,都留下他忙碌的身影。

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张洪良学会快速处理学生的各种突况,而无论发生什么,他首先想到的都是学生。2004年下半年,张洪良发现学生小李沉迷于网络游戏,在受到家里人警告后,竟然选择了逃学。当年11月,小李离开学校不知去向,张洪良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并马上展开了寻找工作,但一直没有消息。万般无奈时,张洪良想到小李喜欢上网,就想起了利用QQ留言的方式劝他回来,在等待了两三个月之后,小李终于在网上出现了。张洪良立即把早已扫描好的小李父母的信传给了他,在其真诚劝说下,小李终于重新返回了校园。

孙付伟也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爱心的典范,学生小张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十分困难,并且家人也不支持小张继续读书,家长打来电话让她退学。得知情况后,孙付伟主动找小张谈心,及时了解她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决定每月资助她100元,还积极帮她找了一个勤工助学岗位,尽一切可能给予她思想和生活上的帮助。小张后来顺利考上了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有两名学生不幸患上了鼻癌和白血病,得知情况后,孙付伟主动找到他们,与他们交流思想,安慰他们并尽力提供帮助。他还多方协调并组织为这两名学生募捐,最终为这两名同学分别募捐到2万元和7万元善款。其中,患鼻癌的同学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现在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其家人专程来到学校送上“爱生如子、践行大爱”的锦旗……

“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成才永远是第一位的。”曾经获得“河南理工大学十佳辅导员”荣誉称号的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辅导员王瑞瑞说。当得知学生雷某上体育课胳膊骨折时,她无暇顾及幼小的女儿,跑到医院陪护,直到第二天一大早从汽车站将雷某的母亲接到医院。当她发现学生宋某在宿舍里啃馒头,原因是哥哥突然患重病花去家里大量积蓄导致生活费无着落时,她当即掏出300元钱……

涓涓溪流,汇成江河。在辅导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们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用感情、用执著、用高度的责任感,为学生成长搭起了成功的阶梯。

用爱心去感化,做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知心人”

“在教育这片热土上,是爱点燃了前行的灯盏,是爱照亮了学生的心灵,是爱延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师德师魂的崇高与伟大。”聂凯说,“虽然个人的爱是微弱的、平凡的,但我们要用岁月诠释一名辅导员的爱心,以真情编织师魂的彩虹。”

聂凯十分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并创新性地提出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以做到“早播种、早选苗、早培养”;组织开展学生党支部试点工作,围绕“完善制度、组织活动、搭建载体”开展试点,建立“班主任进党支部”“党员挂牌上岗”等制度,建立红色网站、党支部博客,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生树立了目标和榜样,在学生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里去。”聂凯说。

“我觉得,和学生在一起是最快乐的事情,让学生最大限度上受益、让每一滴水珠都闪光是辅导员的最大成就和最高荣誉。”辅导员曹月坤这样认为。在她的眼中,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她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课外科技活动为依托、以严格管理为手段,全面推进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深入课堂、深入宿舍,打基础、看长远,把各项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是爱,让她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是爱,让她忘记自己还有一个家。”为做好辅导员工作,曹月坤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造性地从生活、工作、人生、理想等方面对学生实施帮扶。从创立“党员之家”到组建网络学习平台“红色家园”,再到“党员先锋队”的成立,她始终关爱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辅导员王瑞瑞心中总有个念头:“决不能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当学生在电话里哭着说父亲出车祸身故时,当学生坐在她面前哭着告诉她母亲因手术意外离开人世时,她的心在滴血,但她却抑制住眼眶里打转的泪水,以师长的身份语重心长地抚平学生心灵的创伤,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一天,她突然收到学生发来的短信:“王老师,谢谢您对我的照顾。我知道我的成绩一般,但我会争气的,不敢向您保证能拿年级第一,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用爱心点亮希望,用生命托起责任,她总在用无私的大爱托起学生内心的希望和信任。

辅导员程军和学生一样心中充满了憧憬:“自从当上辅导员的那一天起,我就与所有怀揣美好梦想的学生的心连在了一起。”她非常热爱辅导员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学生生病住院,她在病床前守候;学生家庭困难,她会慷慨解囊,送上爱心与温暖;学生心中有苦楚,她会入情入理,循循善诱,叩开学生的心扉。

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的“洋硕士”和苗对学生也有一份特殊的关爱。临近期末考试时,她所带班的一名学生因突发性耳聋需住院治疗,这样一来就会耽误多门课程的考试。为了不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她及时到医院探望,鼓励学生要坚强,要配合治疗,并帮助这名学生办理了缓考手续等事宜,学生返校后,补考成绩优异,顺利进入第二学期的学习生活。

“用爱心为学子的成才梦想插上翅膀,用行动捍卫辅导员的光荣称号。”刚加盟团队不久的辅导员杨金花、张岩时刻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她们经常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来要求自己,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思路和方法,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育人途径。“感觉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和学生赛跑,和自己赛跑。”杨金花说。

“老师的爱心可以换来学生的真心。”这句话也是张燕、赵明利、张小明3名兼职辅导员的共识。张燕在辅导员工作总结中深情地写道:“辅导员工作虽然辛苦,但却是幸福的。当自己苦口婆心的教育终于被学生认可的时候,当沉迷网络的学生浪子回头的时候,当节日收到学生祝福短信的时候……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候。”

“只有对工作投入100%的热情,才能有100%的幸福和快乐!爱心和责任会让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守住心灵的宁静,建设一个丰饶博大的精神家园。”聂凯说。对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使他们都能迅速打开局面,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公道正派的作风和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大家的信任和尊重。

“大爱无声铸师魂,馨香远播赞青春。”爱心与责任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这个用梦想将爱与责任擦亮的辅导员团队在教育的日历上谱写了一曲曲爱的激情乐章,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的模范、工作的模范、创新的模范,使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辅导员团队真正成为一面旗帜。他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已成为校园里一道永不褪色的亮丽风景。

责编:路 童

上一篇:“素质立系”是高职旅游教育的时代要求 下一篇:大学要健全育人导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