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社会性软件分析

时间:2022-08-03 04:08:06

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社会性软件分析

【摘 要】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社会性软件在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方面作用凸显。文章通过文献调研法和类比分析法,首先介绍了个人学习环境定义演变及特征,其次探讨了PLE的构建与社会性软件之间的关系并根据个人学习经验构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个人学习环境,最后通过使用体验分类简析了几种常用的社会性软件的功能特性并给出社会性软件应用于个人学习过程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个人学习环境;社会性软件;非正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9—0070—05

前 言

随着Web2.0 和社会性软件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人类的影响无处不在。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在哪里,只要有互联网,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学习新知。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可以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Stanley Milgram的六度分隔理论),甚至可以坐在家里学习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国际名校的课程(公开课程)。在线学习像人类一样不断地进化,因此,个人学习环境(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简称PLE)出现了。

个人学习环境诞生在Web2.0 时代,它与社会性软件是密不可分的。个人学习环境是一个倾向于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学习工具和环境都是基于Internet的。在当下的网络时代,对于学习者来说,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多种网络工具集成的学环境,只有构建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小环境,合理地把一些社会性软件整合到个人学习环境中,才能有效地促进自己的知识建构。个人学习环境代表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定制,是非正式学习的一种潮流。

一、个人学习环境的概述

个人学习环境即是个性化学习环境,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01年由Olivier和Liber提出。[1]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个人学习环境逐渐成为时代的需要。然而,关于个人学习环境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定义。最具代表性的是FitzGerald 给出的定义:个人学习环境是自由收集和、基于网络工具,通常以 Blog 为中心,使用RSS阅读器和简单的HTML 组成自我引导学习方式的集合。[2]

笔者认为,个人学习环境应该是一个借助于各种网络工具,以学习者个体为中心的,以促进学习者个体认知发展为目的的个人终身化学习环境,应具有以下特征:

1. 社会化。各种个人学习环境之间进行交互最终便形成了一个社群,该群体成员都彼此创造或共享新事物,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创建了一个无形的“知识圈”。当一个学习者进入这个圈内时会想方设法学习一些知识,争取成为圈内的一员。

2. 个性化。个人学习环境主要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其个人能力的发展、信息的获取以及知识的建构为目标。个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个性和偏好搭配不同的工具构成,各个使用者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工具,通过开放的协议或技术获取内容,共享应用。此外,个人学习环境主要是用于营造知识网络。

3. 自主和共享化。个人学习环境的首要理念是把对学习的管理权从教育机构转移给学习者自己,使自我导向式学习和自主管理成为可能。个人学习环境的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学习、反思、交流、共享。这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平台。

4. 开放和创新。其实以上几点也恰恰都是Web2.0时代所倡导的核心精神。开放性是个人学习环境发挥其强大功能的一个前提,而知识的创新和共享则是个人学习环境所注重的。

二、PLE的构建与社会性软件的关系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基于个人学习环境的社会性软件,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弄清楚下面三个小问题。

首先,什么是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Meatball组织曾经这样解释社会性软件:它代表支持全体交互的一类软件,包括MOOs、Blog、WiKi以及通讯等和其他的多对多社群系统,还包括系统过滤技术。[3]然而人们通常认为社会性软件是能支持个人或者群组间的会话交流、支持社会反馈、支持社会网络的一类软件。它的核心内涵在于使得互联网的应用模式开始从“人机对话”逐渐转变为“人与人的对话”。

其次,为什么要构建个人学习环境?虽然当前有不低于20个网络学习平台,但是在线学习真的发生了吗?网络学习对学习者是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很多网络学习平台(如Moodle、sakai、奥鹏)被标准化、固定化了,满堂灌的学习形式仍然没有改变,给学习者呈现的内容无外乎电子书或视频等单一形式。因此,仅仅是内容的管理和传递并不能满足学习者自身的学习需要,这也忽视了学习者以主导者的身份来管理自己的学习。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探寻并整理了一套能够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工具体系,之后并构建了一个网络化的虚拟个人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习者能够获得独立的学习机会并能逐渐发现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倾注更多的注意力,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乐园。无独有偶,社会性软件恰恰是基于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且注重交互性设计,它的出现和发展为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提供了可能。如今的学习已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因为这个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交给了我们10把金钥匙(WE—ALL—LEARN),使得我们的学习逐渐真正地发生。[4]

最后,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社会性软件之间有何关系? 如果把个人学习环境比作一座房子,那么社会性软件就相当于砖瓦和钢筋水泥。它们之间是支持和被支持的关系。国内对个人学习环境的关注也是基于Web2.0下的社会性软件的迅猛发展。可以这样说,社会性软件的出现为个人学习环境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进而也不断满足了随着网络科技发展而变化着的广大学习者的需求,使得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三、社会性软件的分析与比较

如今社会性软件更新速度极快,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新软件都学会,况且也并不是所有社会性软件都适合每一个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因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总结了最常见的十八类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社会性软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工具。由于社会性软件种类较多,分类方法多样,在此笔者主要从其功能及是否有益于学习者的学习交流为依据,从个人创作型、社区讨论型、协作创作型以及网络聚合型四个维度对其进行了对比[5][6]。

上一篇:中等生要有“黑马”心态 下一篇:英文摘要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