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教育的基金投资者

时间:2022-08-03 02:39:41

需要教育的基金投资者

从2001年9门我国出现第一只开放式基金以来,在近5年的时间里,开放式基金以较低的风险、较好的收益率及良好的流动性,吸引了大量的国内个人投资者。根据《证券时报》统计,截至2006年4月10日,中国开放式基金的有效认购产数已超过了700万户。

在个人投资者数量的硬指标发生了巨人变化的同时,个人投资者对开放式基金的认知度、理性度、成熟度等软指标又发展如何呢?总体来说,个人投资者经历着从无知到有知、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但正如调查显示,个人投资者总体仍然很不成熟,基民需要公司、媒体等不断进行的知识教育和自身的不断学习。

认知程度仍有限

与2004年的数据相比,2006年个人投资者对开放式基金的了解程度不升反降(其中可能有随机调查的误差),见图1,基本可以看出个人投资者对于基金的了解程度并没有随时间提升很多,近一半的投资者仅仅“了解基金的――些基本常识和概念,有初步的判断能力”。

开放式基金作为一种大众化的理财产品却远远没有实现大众化,值得深思。基金公司目前更多通过银行、证券公司代销产品,树立品牌的意识还不高。其实,除了提品,服务外,对投资者进行教育于基金公司来说,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业务。

收益预期趋于理性

虽然个人投资者对开放式基金的整体了解程度并没有提高多少,但是从其对开放式基金的收益预期来看,投资者已从两年前的冲动投资逐渐走向理性,见图2。投资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开放式基金的收益仅“比同期银行定期存款或国债利率高就可以”,46.7%的投资者预期今年基金收益率在5%~10%的范围内,虽然收益率与基金类型有很大关系,不过仍可以看出,投资者对基金的收益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

相对于收益,个人投资者对开放式基金可以承受的损失程度与2004年相比总体变化不大,一半以上的投资者只能承受5%以内的损失,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个人投资者的不够成熟,见图3。

产品选择倚重点开始转移

从个人投资者在选择开放式基金时所考虑的因素来看,2004年和2006年调查人群最看重的都是“公司的知名度”,由于投资者的不成熟,基金公司的品牌成为其品质的代名词。2004年基金投资者看中的第二大因素是基金经理,而目前由于基金经理的流动性、基金公司的管理等因素,基金经理的个人魅力被弱化,见图4。因此在2006年,个人投资者第二大看重的因素转变为“基金产品以往的业绩”,这也显示了投资者的一定理性。

同时基金产品的类型也是投资者比较关注的因素,因为其往往与风险和收益直接相关,一般是投资者在投资初期就要考虑的问题。

信息来源商业化

一般认为,在产品发展的初期阶段,消费者对个人信息来源的依赖性最大,而当产品逐渐成熟,商业信息来源的影响会增大。在两次调查中发现,作为个人来源的“朋友介绍”对投资者的决策一直有着很重要的影响,2006年作为商业来源的“银行人员的介绍”比例明显增加,见图5。

上一篇:中国人的财富文化与快乐经济学 下一篇:【拍案说保险之十】 意外伤害险不保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