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时间:2022-08-03 12:10:12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主要指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完成学习任务起着激发、维护、定向、调节的作用,可以说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关键因素。在学生智力程度和智力水平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谈谈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不仅决定着学生学习的目的和态度,而且决定着学习方向和进程,影响到学习效果。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是产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学活动本身的成效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关键,多彩的导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课程都可以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同时善于利用图画、实物、录音、幻灯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参与学习。另外,巧用游戏竞赛,抓住他们喜爱游戏和好胜的心理特点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例如在教学说句时进行“看谁说的得多,看谁说得好”的游戏,在多角色朗读时进行“看谁读得好”,在词汇教学时进行“尾字接句”等游戏竞赛,学生都以高度的热情积极参与,因为教师的表扬鼓励使他们获得成就感。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故事性极强,采用故事激发,也是一种好方法,教师要把所涉及的历史、自然、天文、文学等知识寓于故事中,运用典型人物、曲折情节、生动语言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天上、地下、动植物等多方面的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爱好阅读,从而拓宽知识面,并在讲述中体会乐趣。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要在学生解决问题时有了心求通、口欲言的要求时才启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让学生“愤”和“悱”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求解的欲望,让学生始终在提问―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情境中推陈出新。

拓展课程资源,用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发现并利用最广阔的教学资源,注重教学资源的真实性和接近性,注重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经验,让教材和实际生活紧密地连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和“生活化”的语文学习。

二、培养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习语文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学好它,单靠兴趣是难以长期坚持的,只有形成一种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让学生从内心觉得自己需要、愿意接受并努力学习它、掌握它,才能持之以恒。用发展的眼光看,就是只有当学生有了积极的情感,社会需要才能发展为个体的需要,并推动和鼓励学生实现为之奋斗的目标。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褒扬高尚的道德情操,揭示人物心灵美的课文。文中那些鲜明的道德形象和动人的故事,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中视战士如亲人、忘我工作的自求恩大夫,《雷锋日记》中“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火热”的雷锋:《爱迪生》中克服种种困难、追求科学真理的爱迪生,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对科学、对工作、对学习的态度都足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和启迪,视为楷模。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组织加工,使之成为学生接受和理解的知识体系,并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有效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情感。如《我的弟弟》,这篇课文的情感十分强烈,教学中假如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弟弟“小萝卜头”在监狱那种十分恶劣的环境里和极差的条件下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又用比较的方法感受自己今天的学习生活的优越,对增进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学习的意志一定能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经过这样长期的熏陶,学生就会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自觉积极的学习行为,学习效率就能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

意志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对学生的学习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学生意志坚定,就会在学习上加倍努力,锲而不舍,尤其是在遇到困难时,才能做到迎难而上,保持旺盛的斗志,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由于语文学科的知识面广泛,需要识记的东西多,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意志作保障,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首先从思想上引导,用古今中外名人在苦难中成长的励志事迹教育他们,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其次是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动态,出现问题时及时给他们鼓励,使他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勇敢战胜暂时的困难,让他们享受奋斗的苦乐,与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具有指向、检测、诊断、活化等功能,但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评价体系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沦为行政部门考核教学效果的唯一手段。在这种评价体系下,课文被切割成一个个零碎的知识点,学生用学习英语的方式学习语文,而忽视语文的人文性、民族性,侧重知识的记忆,忽略素养的培养。教师以分数评价学生,领导以分数评价教师,因此,分数的作用被无限放大,大家只看重结果,而忽视语文学习过程。真正的评价应适应学科特点,有利于教学中师生更好地发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评价方式的转向必然引起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方式、方向的转变,有利于广大师生真正认清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学习语文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动机,重新燃起对语文的兴趣。

总之,要取得学生发展的最佳效果,就应该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机地统一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两者不可偏废。只要充分发挥学生心理品质的整体力量,就能达到开发智力、提高人才素质的目的。

上一篇: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业绩关系的文献综...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