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时间:2022-08-02 11:58:00

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常听到很多同事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自私,不听话,说谎……”这或许是事实,因为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他们在家庭中已经习惯了颐指气使和以自我为中心,当他们进入学校之后,必然要经历更长的过程才能适应集体生活。学生问题多,必然难管理,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心血去教育他们。我很欣赏教育家李希贵先生的一句话“学生第一”。一所学校,没有了学生,就只剩下几幢死气沉沉的建筑;身为老师,离开了学生,工作的乐趣和存在的意义也就无从谈起。

在胶南八中工作几年来,面对生源较差这个事实,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无法逃避,只能去适应这种现状,并且运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去转化学生,让他们在情感上贴近学校,拥有基本的责任感、感恩意识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从2010年起,我在学校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让那些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喜欢我们的老师,愿意留在学校?因为只有学生愿意留在学校,一切才皆有可能。当时很多教师是有疑虑的,认为我高估了学生。我在教学一线上的时候也常常因为一些顽劣的学生而痛苦不堪,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些与后进生的交流甚至“斗智斗勇”的过程恰恰是我教师生涯中最珍贵的回忆,并使我的教育教学生涯变得更有层次且丰富多彩,所以我坚定地通过各种会议、座谈、交流活动把自己的理念传递给每一位老师。

我在学校的层面上实施了以下三点做法:

一、让学生走进校长室,与校长平等对话

作为校长,只有俯下自己的身子,才能听到学生最真实的声音。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只有平等对话,他们才真正感觉到自己受到尊重,才会真正说出自己心灵的声音。为了采集第一手资料,我把组织学生座谈会的任务交给学生,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让学生代表逐个班级统计,不再由班主任或者校级领导指定学生参加,以避免总是听到一些报喜不报忧的话。然而,结果让我有些始料未及,前几批参加座谈会的学生大多是班级中的“刺儿头”,提出的问题也相当尖锐,有些甚至很难回答。比如一个学生问道:“因为犯了错,而被班主任禁止上体育课,算不算体罚或变相体罚?”我想了想,这样回答:“首先我旗帜鲜明地反对体罚与变相体罚,这位班主任的做法并不妥当,关于这个问题我会跟他进行交流:其次我想问一下这位同学,‘惩罚’和‘体罚’是同一个概念么?第三,我想让每个同学都思考一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不需要有人帮助我们指出问题?”看得出所有的同学都开始思考。我接着抛出问题,“从小到大,我们有没有因为犯错而被父母惩罚过?”几乎所有学生都举起了手,我接着问:“那么我们因为这些问题怨恨过我们的父母么?或者说到现在依然很讨厌我们的父母么?”所有学生都不吭声了。然后我微笑着问:“难道我们在成长过程出现了一点小小的问题不需要有人指出或者帮我们纠正么?”接着我谈到如何在“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看得出多数学生都认同我的说法。还有的学生提到在学校厕所附近的透明墙附近经常有一些商贩售卖一些烧烤食品之类,吸引了大批同学光顾,甚至有同学把手机电池交给外面的人充电,或者让他们为手机拷贝电子书、不健康图片等内容(学校为了学生的成长,不主张学生携带手机),这个问题能否得到有效的解决。我采取了三点对策,首先是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召开主题班会,讨论在校期间携带使用手机以及食用没有卫生保障的外来食品的利与弊;其次联系当地派出所,让他们协同学校保安驱逐那些不法商贩;第三是把厕所附近的透明墙改成砖墙,从而有效杜绝了相关问题。

随着学生座谈会的继续深入,学生提出的问题渐渐少了,而班主任们也反映,班里的那些“刺儿头”收敛多了。而我又在学校组织的班主任会议上重申了教育制度,任何班主任不要因为一时的气愤而逾越“红线”,最后我提到如何对待班级的后进生群体,我说一定不要以讨厌、敌视的目光看待我们的学生,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对他怎么样他是会自己体会的,在他们身上,同样有着思维敏捷、视角独特等等闪光点,我重申我非常欣赏的一句教育格言——“当把对学生的工作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当用最温暖的动作触摸那些荒芜的心灵,最坚硬的石头上往往也会长出美丽的花朵!”

二、让学生走进各种教室,提升综合素质

从2008年以来,我省所有的高中学校都是每两周放一次假,而在学校度过的这个周末,往往成为学校管理的难点之一。一方面,部分班主任和老师依然沿袭应试教育的传统观点,希望把学生留在教室里:另一方面,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上没有动力,在校园里跟老师们捉迷藏。

我提出,首先周末要保证学生在操场两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其次开放学校所有的阅览室、微机室、实验室,让学生以班级或者兴趣小组的形式进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自己感兴趣的探究学习活动。这样,我们这所乡镇中学的学生,拥有了更健康丰富的周末活动,而他们在课堂上也变得更加投入,学习效率也不断提高。2008年,在全省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我和我们的老师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我们生源可以差,但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素质一定要跟上,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搭建综合能力训练的平台,因为这才是一所学校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

类似的举措获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我们学校的一个班级和青岛二中的一个班级结成了友好班级,在老师和学生们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同学的表现让青岛二中的同学刮目相看,他们直言不讳地说,印象中,农村的同学吃苦耐劳,学习用功,但综合素质较差,精神层面的文化生活应该是比较贫瘠的,但来到八中跟大家交流,他们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认为我们学校的学生朝气蓬勃,不仅学习严谨,在综合素质上同样不比城市学生逊色。来自青岛二中的老师与同学的评价或许正是我们学校这几年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所取得成绩的缩影。

三、让学生走近老师,提升学习兴趣

从2011年开始,在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周末活动的基础上,我开始思考如何将学生周末的学习与活动提升到新的层面上。后来,因为目睹和耳闻了学生中存在的部分厌学情绪,我为学生进行了一个专题讲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培养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学生反响很好。由此我开始思考:可不可以让一些有专长的老师或者外聘一批知名学者为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专题讲座,~方面,培养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培养他们在各学科、各领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我们的指引,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所以我在校委会上提出了这一议题,并得到了所有校领导的一致认同。

学校的英语教师赵传岱老师,不仅英语教学水平很高,而且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自己总结了一套非常有效的单词记忆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编写了一本很有学术价值的英语词典,得到了多位英语专家的肯定。所以,当赵传岱老师带着他的《如何记英语单词》的材料走进学校多功能厅的时候,得到了学生们狂热的追捧,报告结束后很多学生依然簇拥着赵老师不肯离去。一位学校领导笑言,现在学生总是热衷于追捧体育明星或者文艺明星,很长时间没有看到学生这样追捧我们的老师了。

类似的情况还有被誉为“电脑工程师”徐善路老师所做的“关于无线电技术”讲座,丁健老师的“历史与生活”讲座等等,通过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学生们了解了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之外更加丰富多彩的另一面,不仅在情感上对老师、学校产生了更强的归属感,而且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把自发的学习动机转化为自觉的学习意识。

我们已通过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初步达到了“学生愿意留在八中”的目标,我想随着各项活动的继续推进与深化,我们一定能够找到一条适合八中发展的道路,让胶南八中在素质教育大潮推动下继续蓬勃发展,成为一所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学风浓厚的全省知名学校。

(作者:山东省胶南市第八中学校长,第39期全国高中校长研修班学员)

上一篇:农业生产对水环境的影响 下一篇:中国红豆杉扦插快繁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