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慧悄然兴起

时间:2022-08-02 10:51:53

教育智慧悄然兴起

2001年,由加拿大学者马克思•范梅南所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在我国正式出版。该书是当代西方现象学教育学的经典之作,1991年在加拿大和美国同时出版之后随即被译成了西班牙、挪威、朝鲜等不同语言译本,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部书中,范梅南从现象学教育学角度出发,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提出了一种新型教育学――迈向智慧的教育学。

从此,作为对生活实践进行反思的教育学,“教育智慧”一词逐渐被广泛地运用至教育研究中。随着人们对教育研究重心的下移,教育智慧开始进入教师教育研究视野。做一个教育智慧的拥有者,成了人们对理想教师形象的共同追求。然而,教育智慧是什么?如何养成教师的教育智慧?在一种精细化的考量中,教育科学出版社近年出版的“教育智慧与智慧型教师研究丛书”给了我们丰富而多元的答案。

教育智慧是什么?在该丛书的总序中,主编田慧生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自由、和谐、开放、创造的状态以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作为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教育智慧是渗透、内化于教育活动的一切方面的。为此,他进一步指出,“这种教育智慧代表了教师整个身心的存在”,“智慧就是教师工作的意义和形态”。这是对教育本质的全新理解。在当前功利至上的改革背景下,对“研究型教师”的鼓吹已成泛滥之势,大量伪研究、假研究现象层出不穷。对此,田慧生呼吁:“研究不是目的,而是教师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智慧型教师的追求,恰恰是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新型认识和追求。”

从这种理解出发,该套丛书把“教育智慧”和“智慧型教师”置于当前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从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广泛审视,为读者呈上了九部角度不一、学理深刻的专著。它们分别是:《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智慧型教师的诞生》、《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教学智慧的生成与表达――说课原理与方法》、《教师实践智慧及其养成》、《教师研究的意蕴》、《重建课堂文化》、《课堂教学叙事研究:理论与实践》、《回归智慧,回归生活――教师教育哲学研究》等。

教育智慧究竟应该如何养成?这是该套丛书着力回答的问题。对此,该丛书摒弃了泛泛而谈,而是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立体开掘,每一种努力都试图涉及教育智慧与智慧型教师的核心内涵、表现特征与实践操作样态,以期给教育实践带来真正的启示。在《教师实践智慧及其养成》一书中,作者邓友超富有创见地指出:“教师实践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我们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期望,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认识的提高与深化,是教师对教育情境的机智与洞察,是教师对教师专业生活的责任感和幸福感。而这些东西恰恰是实践智慧的要义所在。”从“智慧”到“教育智慧”再到“教师实践智慧”,在这里,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被赋予了另一种性质的限定,关于教育工作的规律性把握、教育情境的创造性驾驭、教育伦理品性的彰显成了其意义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虽然“教育智慧”与“智慧型教师”是本套丛书的基本视点,但值得指出的是,该丛书的眼界却相当广阔,绝不囿于探讨教育智慧本身。如该丛书的另一部专著《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核心命题直指儿童文化哲学,面对如此遥远的概念“区隔”,丛书主编田慧生却慧眼独具地收入其中,并指出,“该书涉及教育智慧的核心内容,对儿童真实状态进行了深层把握和分析”。作者把关于幼儿教育的智慧之问置于儿童教育近现代观念的立场和认识之上,其思想之深,路径之新,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对教育智慧的立体挖掘自然也带来了研究方法的创新。作为教育现象学的教育智慧,范梅南所指涉的教育机智是教育智慧的外在体现。然而,教育机智的现象学考察是可能的,但智慧的现象学考察却是艰巨的。该套丛书试图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结合起来的努力,恰好实现了这种“现象学之外”的反思与建构。它打破了传统的、单向度的研究范式,通过动态的、探索性的研究,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搭起了相互融通的话语系统。如《教学智慧的生成与表达――说课原理与方法》一书,本身就是一种来自实践的生动创造,因为“它凝聚了教师教育智慧的结晶,蕴含了教师大胆、自信和有价值的猜想,并在实践的不断证明、反驳中渐趋完善,展现了教师教育水平和境界不断攀升的过程”。

“教育智慧已经不再是对教育、对教师的一种可能的技术性拯救,而是根本地关涉我们究竟应如何理解教育、如何理解教师的本体论问题。对教育智慧此一课题的触碰本身具有某种象征性意义,它在某一侧面表明了教育试图回到原点的愿望。”在《回归智慧,回归生活――教师教育哲学研究》一书中,作者高伟如此坦陈对教育智慧的理解。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对教育智慧的阐释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表现出丰富和多元的表征,而这一切,都预示着教育智慧的研究热潮正悄然来临。

上一篇:激活班级小妙招 下一篇:行走在学习型教研组建设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