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教学实录

时间:2022-08-02 10:10:59

《项羽之死》教学实录

师:刘邦是君主,而项羽是英雄。项羽24岁横空出世,27岁自封为“西楚霸王”,他英雄地起事,英雄地南征北战,英雄地失败。司马迁以悲愤热烈的激情,谱写了一部英雄交响曲,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英雄末路部分――乌江自刎。

师:司马迁不愧为写史的高手,军帐外,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万千汉军重重包围,绝境中,楚霸王慷慨悲歌,作了一首绝命诗《垓下歌》,让我们一起朗诵。

生齐读: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师:同学们读得很有气势,也很有节奏感,但我感觉还不够荡气回肠。大家想不想读出荡气回肠的感觉?

生齐答:想!

师:好!读诗的法宝就是走进人物的内心,与人物进行对话。那么在《垓下歌》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

生:《项羽本纪》中说,项羽力能扛鼎,他勇力过人,是举世无双的英雄,读“力拔山兮气盖世”,能感受到一股无与伦比的豪气,这是一种天地间唯我独尊的豪气。

生:我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不是豪壮,而是悲凉。悲叹自己曾经力能扛鼎,如今却不能驾驭自己的乌骓宝马驰骋拼杀,不能保护心爱的女子虞姬。

师:一代霸王,末路穷途,所以朗读时语调应低沉一些。

生:“虞兮虞兮奈若何”,就是虞姬呀,虞姬呀,我该拿你怎么办呢?项王在无力回天之际念念不忘的是虞姬,体现了他柔情的一面。他就是情意绵绵的伟丈夫。

师:这首诗,一句一叹,情感浓烈,可奈何,奈若何,反复咏叹,写尽英雄失路之悲。

的确,诗中有今非昔比的感叹,有对时运不济的悲愤,有诀别宝马美人的无奈。这首《垓下歌》既悲壮哀婉,又柔肠百转。

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末路英雄的内心,用心朗读,来感受末路英雄的苍凉与悲情。

生自由朗读

一男生展示,语速缓慢,语调低沉,可奈何,奈若何两处用颤音。

师:这位同学读得太好了,声音里有了色彩,有了温度。

师:这首歌是项羽主唱,美人和之。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这位从未流过泪的西楚霸王竟“泣数行下”。司马迁的生花妙笔,让我们看到了项羽的多情:柔情、悲情还有豪情。尽管是穷途末路,但他终究还是力拔山气盖世的霸王,细读文章的二、三段,找一找项羽盖世的意气体现在哪儿?

生:“项王大呼驰下,项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羽还未动手,两眼一瞪,大喝一声,对方就已胆战心惊,魂飞魄散了。

师:同学们再细细品读,这两句的描写在语言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生:短句,快节奏,仿佛有金戈铁马之声。

师:请同学们齐读,读出其中的速度感和力量感。

生:项羽说:“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体现了项羽痛快淋漓的英雄气概。

生:他明知必死无疑,只愿痛痛快快地大干一场,让自己在退出战场、退出人生时有一个精彩的谢幕,以慰自己的一世英名。

生:在东城快战中,项羽突围时对手下人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体现了项羽的自信,认为不是自己作战的过失。

生:我觉得他自信得有点儿过了头,自命不凡。

生:我觉得项羽很可悲,至死也不明白失败的真正原因是缺乏政治远见,他还是那么刚愎自用。

师:同学们对项羽的性格缺陷探讨得很深入,项羽就是这样一个纯真任性的英雄。师:为了更全面地理解项羽,我们一起来看两则材料。

1、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2、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

师:第一句是韩信对项羽的评价,项羽大吼一声,一千个人都瘫坐在地上(生唏嘘)然而他不能够任用贤才,我们以前学过《鸿门宴》,项羽只有一位忠心耿耿、足智多谋的亚父范增却不能够重用。也就是说项羽推崇的个人英雄主义,他想依靠个人的才智和勇力,成就一番霸业,而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第二句是楚汉相争时项羽对刘邦说的一句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生:天下动荡好几年,只是因为我们两个人,我想与你单挑,(生笑)不要让百姓白白地受苦了。

师:这句话体现了项羽崇尚武力,另一方面体现了项羽什么样的性格呢?

生:以天下百姓为念。

师:也就是说,相比于那个只斗智不斗勇的刘邦,项羽更加忠厚,更加仁爱。

(学生纷纷议论)。

师:哪位同学有不同意见?

生:(情绪比较激动):我不同意你的看法,老师,项羽是很残暴的,他曾经每攻占一座城池,就屠杀当地百姓,杀人无数。

师:对,项羽确实曾经劣迹昭彰,尤其是在新安,坑杀了秦军二十几万降卒,那可都是秦地无辜的百姓啊!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项羽这个人物,他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既宽厚仁爱又凶暴残忍,既顶天立地有情意绵绵,既刚愎自用又轻信多疑。项羽就是一个立体的英雄。

师:历代文学家对项羽的乌江自刎褒贬不一,比较典型的有两首诗《夏日绝句》和《题乌江亭》。

师: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人中英雄,鬼中豪杰。他怎样看待项羽的乌江自刎?

生:李清照是以景仰、崇敬的态度评价项羽的。

生: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金兵南下时,李清照的丈夫弃城逃跑,李清照借着这首诗批评他的丈夫。

师:李清照批评他的丈夫没有血性男儿的气概,也在批评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把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了金人。

生:我觉得李清照认为项羽是真正的英雄,他宁可慷慨悲壮地死去,也不愿苟且偷生地活着。他乌江自刎追求的是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

师:那杜牧的这首《题乌江亭》呢?

生:杜牧对项羽持批评态度,认为完全可以包羞忍辱,卷土重来。

师:我们对着这一问题的看法可以见仁见智。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们对项羽应该有了一个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借用余光中先生评价屈原的话来结束本课――他是站着死的,他的死就是他的不死。好,下课。

上一篇:创新思想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应用探讨 下一篇:倡“三导”促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