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应谨防“情绪中暑”

时间:2022-08-02 09:19:52

夏季应谨防“情绪中暑”

你听说过“情绪中暑”吗?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心境和行为与季节变化有关。在炎热的夏季,当气温超过35℃、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会明显增强,人的情绪、心境和行为就会出现异常,表现为心情烦躁、易动怒、好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对事物缺少兴趣、记忆力下降等,这就是心理学家常说的“情绪中暑”,也称“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

造成“情绪中暑”的内因,归根结蒂,还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情绪中暑”有六大可以自查的症状:①经常感到情绪烦躁,动辄发火;②经常感觉内心燥热,思维紊乱,不能静心思考问题,健忘;③莫名地心情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种状况多出现在下午,晚上更甚;④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经常和他们发生口角;⑤行为异常,在生活中固执地重复某一动作,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甚至擦洗鼻子;⑥早醒。

在这6种情况中,如果具备其中的3~4种情况,则说明你正处于情绪中暑阶段;如果你只具备其中的1~2种情况 ,或者根本不具备,你就不存在情绪中暑的问题。

防治“情绪中暑”,主要靠自我调节,尤其是心理调节。俗话说:“心静自然凉。”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对治疗“情绪中暑”至关重要。预防“情绪中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积极改善心理状态,主动参加文体活动。天越热,遇事时越要心平气和。在心烦意乱时可以听听节奏舒缓的轻音乐,并在这种音乐背景下重新疏理心事。也可以静坐沉思,闭上眼睛想象森林、蓝天、大海、冰雪等令人感到凉爽的情境,打造一个“心理空调机”,想象自己正处于冰山雪峰之上或寒冷刺骨的呼啸北风中,遐想“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情画意,以忘却热浪的袭击,降低心理的热度。当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时,切忌暴跳如雷,最好能冷静下来、暂时回避。同时,业余时间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

调整起居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在炎热的夏季,要注意劳逸结合。遇到极端天气时要减少工作量或暂停工作,更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免使体能消耗过多。同时,根据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养成早睡早起和午休的习惯。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是使心情保持舒畅的法宝。一旦出现睡眠障碍,就要及时调节,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少量安眠药。否则,时间长了,就容易引起情绪障碍,导致极端心理问题。

合理调整膳食结构,补足水分和维生素。应尽量少吃油腻食品,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这样不仅能防暑,而且还能促进食欲。不要大量进食冰冻食品,以防寒凉伤害脾胃;少吃辛辣食物,多吃些西瓜、黄瓜、丝瓜、冬瓜、苦瓜和西红柿等,因为这些食物都具有解暑清热功能。夏季如果体内的水分和维生素不足,易造成便秘、口干、心情烦躁等,故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

注意情绪转移,学会理智控制自我。苦闷、烦恼时不要再去想会引起苦闷的事,尽量避免烦恼的刺激,有意识地听听音乐、看看电视、翻翻画册、读读小说等,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这样可以帮自己把消极情绪转移到积极情绪上,淡化乃至忘却烦闷。当怒起心头时,要迅速冷静下来,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理智减少自己的怒气,使情绪保持稳定。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要尽可能以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与他人相处时尽可能以善良、宽容服人。

适当调整生活环境,注意做好自我保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换气。外出时最好随身携带些清凉油、风油精及霍香正气水(丸)等备用。在工作和生活中遇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时,找个知心朋友聊一聊,不要自己挺着、扛着。当然,如果尽了力,却还是处在“情绪中暑”状态难以自拔,就应该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心理咨询。

注重预防慢性病,保持健壮的体魄。有调查分析认为,有5类人更易“情绪中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厌食症等慢性疾病的人,在炎热天气中旧病复发、情绪烦躁,是患“情绪中暑”的高危人群。因此,应重视对慢性病的预防与治疗,从康复治疗、营养学、体育锻炼等角度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危害,降低或避免影响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

上一篇:趣说 男女差异 下一篇:对柳开的《袁姬哀辞》和《塞上》作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