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通胀?

时间:2022-08-02 07:29:14

中国此次通货膨胀与前几次不同的是,过去一年中的价格上涨,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价格。

中国的通货膨胀已经引发了全社会的不安定。2月份,通货膨胀率攀升至8.7%,创12年来的最高纪录。但是,经济学家们对造成此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采取紧缩政策的程度方面,存在很大分歧。

预计中国人民银行将很快提升利率,并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一些人担心,1987年到1988年,或者1993年到1994年的严重通货膨胀危机,将会重新出现,迫使政府紧急实施货币紧缩政策,导致经济硬着陆。

此次通货膨胀与前几次不同的是,过去一年中的价格上涨,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价格。食品价格一年上升了23%,其中蔬菜价格同比上涨46%,猪肉价格更是飞涨63%。

多种原因诱发食品供给出现问题,特别是“蓝耳”病致使数千头猪病死。2月份,中国南方遭遇50年不遇的严重冰雪灾害。冰雪毁坏了农作物,并导致交通中断,极大地加重了食品供给问题。

去年,非食品类商品价格仅上涨1.6%;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94年非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20%。

食品价格被各种一次性供给因素推高,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平稳,并拉低通货膨胀率。如果这种预期成立,那么,政府就不必对经济进行急刹车。

此外,更高的利率无助于抑制食品价格。某些政策制定者也担心,如果中国在美国降低利率的同时提高利率,将会吸引大笔境外资金的流入。额外的资金流动,会加重通货膨胀压力。

实际上,一些经济学家们相信,资金过剩已经成为通货膨胀率高企的原因之一。过去,中国的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增加之间一直是形影相随。在1987年到1988年和1993年到1994年爆发通货膨胀之前,货币增长都出现了急速上升。1993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速达到了40%。

目前,没有太多迹象表明货币供应已经失控。去年,M2的增速为17.5%,并不比价格保持平稳或下降的1998年到2003年期间的M2平均增速高。但是,高盛公司经济学家梁红估计,M2指标低估了中国市场中的货币流动量。她更倾向于使用M3指标,因为M3包括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存款和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

据梁红统计,2005年以来,M3增速急剧上升,从原来的年均15%增至23%。这意味着,更高水平的通货膨胀具有持续性,通胀范围将从食品扩展到其他商品和服务领域。这就要求中国央行进一步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然而,与前几次相比,目前的通货膨胀还有一个不同点:过去不断攀升的通货膨胀,总是伴随着不断扩大的账户逆差――一种典型的经济过热征兆。

现在,中国处于巨大的贸易顺差,这为其提供了另一种应对通货膨胀的手段:加速人民币升值的同时,小幅提高利率。这种方法能够抑制进口引发的通货膨胀,减少对国内需求的损害程度。实际上,大多数经济学家可能都会同意:不管什么因素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人民币升值都有助于其下降。

出处:《经济学人》2008年3月13日

编译:符佳林

上一篇:跨国公司无国籍? 下一篇:中国:被高估的通胀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