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不齐需要治疗吗

时间:2022-08-02 07:03:37

【摘要】孙宏涛:是的,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内,心跳过快或者过慢都不正常,需要寻找原因,必要时需治疗。 窦房结发出的节率如果快于100次/分钟,就称之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在生理和...

窦性心律就是正常心脏跳动

本刊记者:前几天单位体检,好几个同事发现心电图诊断写的是“窦性心律”,很疑惑窦性心律是什么意思,是正常的吗?

孙宏涛:心脏不停的有节律性的跳动,正常在60-100次/分钟之间,那么为什么心脏能这么规律的运动呢?就是因为有最高司令长官不停的发放命令,这个长官就是窦房结,由此形成的心律就是窦性心律。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部与上腔静脉交界处,它发放的冲动不断通过心脏的传导系统传导至心脏的各个部分,使心脏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以维持血液在全身血管流动。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跳动1次,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所以,心脏正常的跳动就应该是窦性心律。

心跳过快或过慢都不正常

本刊记者:心脏正常的跳动应该是在60-100次/分钟之间,如果不在这个范围之内,过快或者过慢都是怎么引起的呢?

孙宏涛:是的,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内,心跳过快或者过慢都不正常,需要寻找原因,必要时需治疗。

窦房结发出的节率如果快于100次/分钟,就称之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均可出现,最常见于儿童,成人也可出现,主要见于运动、恐惧、情绪激动、发热、低血压、心力衰竭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理情况下的窦性心动过速主要是窦房结自律性增高以及自主神经调节异常,一般来说药物治疗效果差,对于难治性的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外有不少成功的经验。

窦房结发出的节率如果慢于60次/分钟,就称之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多见于正常人,特别是睡眠中,另外运动员和高强度体力活动者,心率都可以较慢,其心血管状态良好,不引起临床症状,毋须治疗。

本刊记者:那在什么情况下,心动过缓需要治疗呢?

孙宏涛:仅当心率过于缓慢(尤其低于45次/分钟)或者同时存在心脏病变时,表现为胸闷、头昏、心绞痛、心功能不全、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或晕厥时,则需要治疗。严重而顽固的窦性心动过缓且伴有晕厥症状者,常为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表现,应该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窦性心律不齐绝大多数无需治疗

本刊记者:许多人在做心电图时,常常会得到“窦性心律不齐”的诊断,大多数人都会很紧张,虽然没有什么症状,但是也到处寻医,想治“病”。那窦性心律不齐到底用不用治疗呢?

孙宏涛:一般来说,窦房结发出的冲动规律而整齐,凡是由于窦房结不规律发放冲动而产生节律不均齐的心律,称为窦性心率不齐。最常见的是与呼吸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屏住呼吸时心律不齐消失或者变的不明显,所以在做心电图时,发现窦性心律不齐,可以让受检者屏住呼吸再做心电图,这时则心律整齐。这种情况最常见于青少年,多属于生理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变得不明显,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但是也有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的情况,称为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多是病理性表现,多见于冠心病、颅内压增高、脑血管意外以及洋地黄、吗啡等药物的作用,这种情况则需要治疗。总之,窦性心律不齐绝大多数属于生理性的,是一种良性状态,无需特殊治疗。

现在不少医生也注意到“窦性心律不齐”给人带来的恐慌,于是在诊断时会写作“窦性心律”。

心跳一会儿快、一会儿慢要当心

本刊记者:我们有读者来信询问您,她发现她的心跳特别不稳定,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她大概掐了一下,她的心跳快的时候能达到140-150次/分钟,心里就像揣了一个暴躁的小白兔,慢的时候心跳只有30-40次。最近她也常常头晕,这是不是和心跳不稳定有关系?

孙宏涛: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但就根据她的心跳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来看,很可能是“快慢综合征”,也叫做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本刊记者:这个病听起来比较陌生,能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孙宏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包括心房、房室交界区)的器质性病变,导致窦房结冲动形成障碍和冲动传出障碍而产生的心律失常和多种症状的临床综合症。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发展缓慢,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既可呈持续性,也可呈间歇性发作,归纳起来,基本上是由于心脏的最高指挥官窦房结“太累了”,不能发出正确的命令或者传达命令的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指令不畅,最终致心率过慢,主要脏器供血不足。心脏供血不足时出现胸闷,心悸及心绞痛等,脑部供血不足导致失眠、记忆力减退、头痛、眩晕、黑蒙,乃至晕厥,抽搐等。

本刊记者:如何确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呢?

孙宏涛:一般通过心电图或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能够诊断,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及慢-快综合症。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保守治疗效果不好,而且不易把握用药指征。

本刊记者:谢谢孙博士的精彩讲解,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想求助孙博士,可以与我们联系,下期见!

上一篇:胃肠道术后全胃肠外营养26例效果观察及护理 下一篇:吃药,没想到有这么多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