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待费管理与报销制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8-02 06:49:38

招待费管理与报销制度改革探索

摘要:本文在总结阐释招待费含义、分析招待费管理与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就招待费管理与报销制度的改革探索性的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以期对促进招待费用支出与报销的合理化、规范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招待费 管理 报销 改革

本课题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财审专项),课题编号:1252CS204

所谓招待费是指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在执行公务或者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个人及相关单位需要的合理开支,其中包括接待地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等,都统称为招待费。随着我国近些年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大幅增加,随之带来的是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开支数额的增加和超支,原因固然有业务活动增加需要,但在管理、报销等操作上也不乏存在漏洞、违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与改革,从而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支出,彻底刹住挥霍浪费不正之风

一、招待费管理与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违规结算,不经银行转账而使用现金支付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招待费用明显已经超过了现金支付限额,但是仍然不采用银行转账的方式结算,而使用现金支付;上述做法的存在,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故意通过某些账务处理来隐匿超支的招待费用;另一方面则有可能通过借招待费用之名来侵占、贪污钱财,或者套取现金发放“福利”。

(二)超标准接待现象严重,导致开支处理困难

目前,我国各基层事业单位的公务接待标准不一,这也导致超标准接待现象的存在,特别是基层事业单位在接待上级部门时普遍存在超标准接待现象。超标准接待现象的存在的,直接导致招待费用“超支”,为进一步的开支报销处理带来困难,应该考虑对接待标准进行“量化”实施。

(三)招待费用管理报销中的事由欠缺明确

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用报销单据属于典型的税务定额发票,其看似符合相关规定,但是由于此类发票较容易获得,且发票“无抬头”导致无法看出消费项目、消费事由,并且该发票是出票不留底,给部分单位虚开发票、虚报招待事由等提供了便利条件,很容易产生“猫腻”。

(四)招待费用统计口径过于模糊且不统一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利用我国政府支出经济分类中公务接待费用统计口径的模糊且不统一漏洞,只要稍加进行账务处理,就能明显降低单位的招待费的数字。如:除了利用正常列支渠道报销一部分接待费用外,还可以将公务接待费“包装”成会议费、培训费等名目列支报销;以及以项目综合管理费等名目列支报销;或者以财政拨款以外的资金列支报销。

二、招待费管理、报销制度改革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制度建设,促进透明化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招待费用管理制度或者实施细则,首先从单位内部对公务招待行为及费用支出进行约束,促进单位的公务接待经济支出合理化。其次,公务接待报销透明化管理;先从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入手公开其招待决策行为,并建立招待行为决策者财务报告机制;然后财务会计人员要就报表的真实性进行核查,保证“透明”的真实性;同时对银行转账报销方式等进行核查、把关。

(二)公开实行招待费开超支惩处机制

招待费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正常与重要成本之一,正常的开支是被允许的;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招待在社会上已经变成了过度消费、奢侈浪费的代名词,广泛被社会所诟病,严重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声誉。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公开实行招待费用开超支惩处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违规单位”名单,并对直接决策人进行严惩。

(三)重新核定地方公务接待报销标准

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之前可谓已泛滥之势,有必要就地方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用标准进行重新核定,应该依据单位所在地方平均消费水平,参照单位收入情况,制定符合地方单位实际的公务接待标准及其实施细则,并根据不同类别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量、公务接待量具体核定招待费金额,并在纳入单位预算管理后严格执行。

(四)规范接待费会计核算,统一口径

加强对公务接待费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公款吃喝。因此,在进行接待费核算时,有必要将所有与接待有关的费用都统计进来,其中包括会议费、培训费及其他各种形式接待费用;只有核算出公务接待费用支出的真实情况,做到对内对外的公开透明,才能彻底制止公款吃喝。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要认真审核本单位的招待费用支出情况,要全部反映在“招待费”科目中,不得分散、转移列入到其他支出项目中;这一过程中为了便于分析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构成情况,可以在“招待费”科目下设置日常公务接待、招商引资接待及其他特殊接待几个二级科目,相应二级科目应有对应标准、细则。

(五)规范与严格履行招待费报销手续

就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报销手续来说,应该建立一套程序予以控制,旨在保证招待费用报销不偏离其本来的功能和目的,保证财政资源运用不偏离纳税人的利益。在程序上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上将招待费进行单独列项,并有意识提高单位招待费的准入门槛,如:招待费用报销执行“三单”制,即接待审批单、消费项目清单和发票,并且招待费报销必须要有 2 人以上经办人、证明人的签字,同时注明接待事由。报销过程中,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要加强对招待费发票的审核,如果发票不符合规定或者相关报销手续不全,财务人员坚决不予报销。

(六)公开透明,实行公务接待货币化

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在外出办公过程中,一方面要由接待单位包吃包住,另一方面则又要回到本单位进行出差伙食补助报销,这样就为单位人员利用公务谋利提供了可能;国际上比较通行做法是将公务接待花销计入薪酬,对行政事业单位中有公务接待需要的岗位设立一定资金额度,将这么资金打入工资,无论这部分资金是盈余还是不足,最后都由支配者把握,这种做法称为“公务接待货币化”。公务接待货币化,一方面保证“专款专用”,另一方面也有效防止公务接待的过度、过滥消费。

(七)精确核定公务接待货币化的标准

精确测算与核定行政事业单位每个有公务接待岗位的接待费用标准,是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接待货币化改革的关键。当前部分地方、行政事业单位的做法是以某个岗位前3年的职务消费平均额为基数,在剔除一部分职务消费水分后,按着一定的比例下调来核定公务接待货币补贴基数,以此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某岗位的公务接待费标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接待货币化标准核定,其还要考虑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单位之间及不同级职位之间的差异,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单位公务接待量应该比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地区的单位公位接待量要多,职务公务接待消费标准也要高。

(八)创新单位内部公务接待管理方式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公务接待管理与监督模式在规范同时也需要创新,需要将好的想法进行实践应用,通过对公务接待环节的不断细分,将创新思路渗透到公务招待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比如进行相关人员的定期重新编制工作,比如酒店和招待用品等采用招标方式采购,比如平级人员之间进行周期性的检查,等等。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可以促使单位所有人员都能参与进来,对公务招待这一敏感行为进行监督,最终达到节约资金、防止腐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行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晨.从“三公经费”公开谈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及改革思路[J].管理观察,2013,(32)

[2]雷云.基层公务接待费用控制问题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1

[3]陈雯.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接待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

上一篇:关于进口供应商引进方法的思考 下一篇:双翼斯图卡 德国亨舍尔Hs.123轰炸机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