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招标投标活动中的恶意竞争

时间:2022-08-02 05:37:34

浅析招标投标活动中的恶意竞争

摘要:招投标的实质是引进竞争机制,择优选择中标单位,其目的是节约成本、缩短工期、提高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五条规定:“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但是由于建设工程的多样性及工程成本计价的复杂性,且社会总供应大于工程需求,因而普遍存在着恶性竞争的现象,违反了招标投标法中的四项原则,最终给中标合同的签订和工程的施工带来了种种问题。探讨、分析并寻求出杜绝恶意竞争的方法,可以规范招标投标行为、平衡各方利益、促进招投标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招标;投标;恶意竞争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一、恶意竞争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招投标市场一直难以净化,串标、围标现象时有发生。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有些投标单位利用恶意低价来抢标,标后合同上出现的问题也日渐凸显。

1.串标、围标和违法分包转包的现象屡禁不止

在建设工程招标过程中,一些投标单位为提升中标几率,几家投标单位互相联合,形成较为稳定的“串标联盟”,轮流“坐庄”,以达到排挤其它投标人的目的来控制中标价格和中标结果,然后按照事先约定进行分红;或者个别单位借用多家单位的资质参与投标,表面上是几家单位在参加投标,实际是一家在背后操纵。与此同时,在近几年查处的建筑工程腐败案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案中,都存在着违法分包转包的情况。

2.恶意低价扰乱市场秩序

在招投标过程中,投标报价是影响中标结果的主要因素,所以投标单位首先在投标报价上做文章。以前是最低价中标,很多投标单位就用恶意低价的方式获取中标,影响工程质量。现在是合理低价中标,其手法更隐蔽,恶意低价主要为保护第二低价。

二、导致恶意竞争的原因分析

1.招标投标过程中难言保密

建设工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招标人必须组织潜在投标人进行工程项目的现场踏勘和答疑工作。目前,大部分招标人是安排潜在投标人集中进行现场踏勘及答疑工作,这种做法虽然带来了组织工作的便利,但“集中踏勘”导致的投标人间身份的泄密将严重干扰正常投标人投标策略的制定。

2.招标机构违规操作

目前,招标机构过多过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招标市场则完全是买方市场,招标人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因此,招标机构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承揽到项目,往往会主动或被动采取违法违规的手段,如:答应某投标人保证其中标、与投标人共谋串通损害国家利益或其他投标人利益,掩盖招标人或投标人的一些违法行为,无原则地迁就招标人等。这些违法违规行为,与国家引进招标制度规范招投标活动的政策目的背道而驰,增大了行政主管部门的查处难度。

3.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尚不完善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目的在于通过专家的评审选择不低于其成本而报价最低的投标人,其前提是专家对工程量清单中各项内容的企业成本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但各企业的成本为其商业秘密,同时,目前在我国各施工企业中项目成本核算的做法近乎空白,而国内尚未似发达国家那样有行业协会定期选择典型工程进行成本分析后向社会公布。

三、解决恶意竞争的方法

l.改革目前招投标监管方式

(1)抓源头,扩大竞争的充分性

一般工程,不需要资格预审的,要充分利用公告媒体的作用,让尽可能多的单位参加投标;复杂工程,需要进行资格预审的,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格预审条件。从实际效果看,投标竞争越充分,串标围标成本越高,成功几率越小。只要投标人数量多到让串通投标者徒劳的程度,那些想搞“猫腻”的单位自然望而却步。

(2)改革目前招投标的有关规定

一是改革报名方式。招标人或招标机构在发售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时,均不得对购买人进行登记和询问,购买资料以收据为凭或以递交投标文件视为报名;二是应当取消现场统一集中踏勘,阻断招标人与投标人、投标人之间相互见面,减少串标的机会;三是严格要求各种到场条件,加大串标的成本。

(3)严格控制有效报价的界定

盐市建字(2009)209号文件第八条规定:为防止出现低价报价造成的恶性竞争,招标人可以在招标文件中约定投标报价低于所有有效投标报价的算术平均值93%-96%的视为低于企业成本。而第七条中规定:招标文件应约定超过招标控制价的不参加评标基准价的计算。

2.严格规范专家评标过程

(1)规范专家评委资格

根据苏建招[2007]360号文件中所规定的专家评委管理办法,严格规范专家评委资格。同时定期组织专家评委集中学习先进的评标手段与业务知识,保证其评标能力与时俱进。

(2)保证评标时间

可以约定:对于2000万以下的中、小型工程,每个单位的投标文件的评审不得低于半小时;对于2000万以上的大型工程,每个单位的投标文件的评审时间不得低于1个小时。一般情况下,投标文件中仅施工组织设计就长达几十页,如果10分钟就评审完一家单位,那就不能全面地分析投标文件的各项内容,为投标单位的恶性竞争带来了方便。我们应严格控制专家评标的时间,认真地讨论出哪些投标文件有明显的胡乱编制、胡乱报价等行为,保证评标过程的公平实施。

(3)重视评标时的询标环节

在开标评标定标程序中,应当明确规定在评标、定标过程中,评委若对投标文件有不明确的可以当场联系投标人进行询标,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进行详细地解释。比如在对某个投标文件的工程量清单的审核中,发现有部分成本低于市场价,那么就应该当场询标,询问投标人是否有特殊的工艺或特别的渠道,不能简单地放过这些低于市场价的报价,否则就会给定标结束后的合同签订、工程开工等一系列环节带来影响。

3.加强标后监督管理

招投标监督管理部门应对工程项目的实施实行全过程管理,针对招标后出现的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机构不在位或随意更换、设计图纸随意变更、业主拖欠工程款和竣工验收敷衍了事等实际状况,对症下药,完善监管制度,共同做好工程的标后管理工作。

上一篇:天平不等臂误差的调修 下一篇:浅析EVA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