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水资源状况概述

时间:2022-08-02 04:00:37

石家庄市水资源状况概述

【摘要】对石家庄市水资源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属资源性缺水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严重不足。提出应按照“全面节流、多方开源、厉行保护、强化管理、优化配置”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针,应在开源、节流、保护和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

【关键词】水资源;存在问题;石家庄市

一、自然地理概况

石家庄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缘,位于东经113°30~115°29,北纬37°27~38°45之间。东邻衡水市,南部与邢台市毗邻,西部与山西省接壤,北部与保定市交界。全市南北长148km,东西宽172km,全市总面积14077km2。

二、水文特性

(1)降水。石家庄市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和地形条件的影响。全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38.3mm(1956~2000年系列),平水年(P=50%)降水量509.5mm,偏枯年(P=75%)降水量408.3mm。(2)蒸发。石家庄市年水面蒸发量的分布相对差别不大,其值在900~1200mm之间。陆地蒸发量地区分布以西部山区较小,为440~480mm左右,岗南水库一带较大,在500mm以上,南部槐河马村以上在480mm以上。

三、水资源总量及水污染情况

全市多年平均的水资源总量(m≤2g/L)为21.16亿m3,折合产水深150.3mm。其中山区14.09亿m3,折合产水深192.4mm;平原7.07亿m3,折合产水深104.7mm。全市平水年、偏干旱年、干旱年的水资源总量分别为14.43亿m3、10.22亿m3、9.11亿m3。石家庄市的水资源总量(m≤2g/L)比河川径流量多了12.07亿m3,这些水量大部分是平原区的降水入渗补给,通过地下水开采大部分可以截取利用。这部分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57.0%,是平原区的主要水源。2008年全市废污水总排放量为4.2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81亿吨,生活废污水排放量2.12亿吨,环境废污水排放量0.265亿吨,分别占总排放量的43.1%、50.6%和6.3%。处理废污水量2.52亿吨,占总排放量的60.0%。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供水工程与供水设施。全市供水工程众多,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引水及其他多种类型。地表供水以蓄水工程为主,地下水工程以机电井为主,重要的引水工程为引岗南黄壁庄水入石家庄市,其他像污水处理回用等工程较少。

2.用水指标及用水水平。2008年全市供水量30.8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5.22亿立方米,占16.9%;地下水供水量25.66亿立方米,占83.1%。据调查分析,2008年全市农田灌溉用水量20.71亿立方米,占67.1%;林牧渔畜用水量2.41亿立方米,占7.8%;工业用水量3.11亿立方米,占10.1%;居民生活用水量2.92亿立方米,占9.5%;城镇公共用水量0.830亿立方米,占2.7%;生态用水量0.881亿立方米,占2.8%。现在石家庄市区总用水人口241.0万人,平均人均用水定额279.6升/人・天,其中居民生活用水定额118.7升/人・天。在各行政分区城镇人均用水定额中,石市区用水定额较高,井陉、深泽、无极用水定额较低。

3.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一般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衡量标准。它主要以四项指标来衡量:(1)人均自产地表径流量;(2)人均自产水资源总量;(3)人均可供水量或水资源可利用量;(4)人均实际用水量。

石家庄市的四项指标分别为:人均自产地表径流量111立方米;人均自产水资源总量238立方米;人均可供水量272立方米;人均实际用水量(1991~2000年平均)390立方米。其中以人均可供水量最具代表性,石家庄市远低于国际标准,为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国际上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标准”,属偏丰年份的2008年石家庄市人均水资源量也仅为241立方米,2008年全年缺水量达7.18亿立方米。由于近年来降水量减少以及产汇流条件变化,致使区域内自产和入境水量不断减少。据统计,石家庄市2000年地表水和入境水量比50年代分别减少52%和6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生产的用水量将继续增加,远远超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地下水连年超采,地下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开采初期的平均埋深仅为2~4米,到2008年底,石家庄市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达34.18米,平均下降速率0.67米/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年平均下降速率超过1米。水资源承载能力过低导致的供需矛盾是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最主要、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石家庄市水资源严重不足,应在开源、节流、保护和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1)建设流域内开源工程。实施水源枢纽工程和雨洪利用工程,以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增强水资源供给能力;在山区县适度增加地下水开采工程。充分利用外流域调水工程。(2)采取措施提高农业、工业、城镇生活节水能力。(3)优化工程调度,适当提高水库汛限水位,增加蓄水。(4)开展水资源保护工程。进行水利工程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山区生态建设,修建城镇集中污水处理工程,促进污水资源化。(5)加强管理,促进水价改革及水价格体系建设,进行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水政策法规建设,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

上一篇:新疆玛纳斯河采砂现状分析 下一篇: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的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