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时间:2022-08-02 03:08:36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 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进行前、中、后各项护理。结果 4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溶栓治疗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图书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性坏死,病情危重,随时面临生命危险[1]。我院对收治的40例AMI患者实施溶栓治疗,经过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而且发病时间在8h内。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33岁~64岁。入选标准:严重胸闷,持续性缺血性疼痛>30 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至少有2个相连肢体导联ST段抬高>0.2 mV;发病时间在12 h以内;年龄

1.2方法 常规吸氧,心电监护,溶栓前给予患者嚼服阿司匹林,将注射用尿激酶150万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30 min静滴。溶栓后12 h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 U,1次/12h,持续5~7d,并在溶栓前、中、后给予综合护理措施。

2 溶栓护理

2.1溶栓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患者发病突然,剧烈的疼痛和窒息感会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采用疏导、解释、支持、安慰等措施,减轻其负面情绪,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信心,减轻压力,为溶栓成功做出有效保证[2]。

2.1.2一般护理 患者到院后应安置在CCU病房,立即给予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翻动,高流量吸氧4~6L/min,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选择前臂较粗易固定的血管。立即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心肌酶指标、凝血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如吗啡5mg,皮下注射。如有异常马上报告,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抢救。

2.2溶栓护理

2.2.1病情观察 正确执行医嘱,并确保单位时间内溶栓药物的输入尤其在血栓溶解、冠脉血流再通的瞬间,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更为明显。描记心电图变化,观察全身情况,特别注意面色、肢体温度、意识状态及胸痛、背痛、肩部放射痛的时间、频率、性质等;观察尿量,必要时留置尿管,严格记录出入量,以了解全身循环情况,注意有无休克迹象。注意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

2.2.2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出血:溶栓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出血[3]。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最常见于穿刺部位出血不易止及皮肤黏膜瘀斑,严重者可出现胃肠道出血及颅内出血,本组1例出现鼻粘膜及牙龈出血。因此护士应多巡视患者,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全身皮肤黏膜变化。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溶栓后由于梗死血管再通,ST段在恢复期或正常后忽然出现的室性早搏、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症状,也是判断溶栓治疗的有效指征之一[4]。在溶栓中或溶栓后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及ST段回落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尽早治疗。

低血压: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的变化。一旦发现患者血压低于90/60mmHg,可以根据患者血压的状况微泵注入多巴胺200mg+生理盐水30ml。本组4例出现低血压,护士及时发现,经多巴胺静滴后恢复正常。

2.3溶栓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 患者溶栓后要绝对卧床休息3d,以减少心肌耗氧量,预防病情再度反复,病情稳定后方可适当活动。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心律、神志、皮肤等变化,动态监测心电、心肌酶谱,记录胸痛部位、持续时间、程度、性质、有无好转,防止溶栓后出现严重出血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5]。溶栓最初2~3d给予流质饮食,逐渐过度到半流质和普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低脂、高维生素为主。

2.3.2健康教育 保持规律的生活,避免情绪波动、重体力活动,以免加重心功能负担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建议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指导患者进行自救并预防发病,随时准备急救药品,定期复查。

3结果

本组病例再通35例,再通率87.5%。患者均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无1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1例出现鼻粘膜及牙龈出血,无内脏出血及脑出血等并发症,4例出现低血压,经多巴胺静滴后恢复正常。本组病例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4讨论

目前,静脉溶栓是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主要手段。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综合护理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整体康复的有效医疗护理手段[6]。本组40例患者均经过了有效的治疗和细致的护理,无1例患者死亡。随着溶栓治疗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其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在溶栓治疗途中,需要拥有过硬的医学操作技能,熟悉并掌握各种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数据记录,准确把握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在溶栓治疗中及时发现并发症,为临床诊断处理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1):17.

[2]陈晓红等.心理干预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577.

[3]李莹等.急性心肌梗死19例溶栓治疗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81.

[4]崔换英.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7例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4):202.

[5]郝亚锦.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4,(3B):498.

[6]李秀霞等.预见性护理在老年肺性脑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1):24.编辑/许言

上一篇: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对预后影响分...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