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的途径研究

时间:2022-08-02 02:47:24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的途径研究

文章论述了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的内涵,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共享实践的障碍,并提出高校图书馆实现知识共享的途径。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环境的改变,高校图书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生存危机与考验。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保存和服务机构,承担着为高校师生提供知识收集、分类、共享与使用的重担。知识共享作为新型服务理念,越来越受到高校图书馆人的重视与青睐。高校图书馆要积极构建知识服务体系,探索信息共享的途径,从传统的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为高校教学、科研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保障。

一、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的内涵

关于图书馆知识共享的内涵,徐苏在2002年指出,知识共享是指通过各种交流方式把图书馆蕴藏的知识财富和社会的其他成员共同分享,从而转变为组织财富的过程。[1]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知识在图书馆与用户间的流动,一是图书馆员之间的知识交流。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是指图书馆员个体、团队、部门间和读者个体、团队、组织间,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知识传递和交换,使每个个体或组织都有权利最大程度地利用知识资源,促进知识创新,深化读者服务。[2]实施知识共享可保证信息的交流沟通,保持对读者需求的及时反馈,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共享实践的障碍

1.利用图书馆的复杂性

现代社会,虽然随着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推进,但高校图书馆利用的便捷性却并没有因此而大大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纷繁冗长、信息检索途径的门类繁多以及读者检索能力的欠缺,都给用户使用这些知识带来了相当的难度。而高校图书馆对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所提供的服务只限于面对面的小范围沟通,未从根本上解决师生对图书馆利用中所出现的难题。

2.部分读者和馆员提供知识的被动性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馆员学历及业务素质不断提升,知识服务能力也不断提高。但作为知识拥有者的馆员和读者来说,这些知识的获得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物质财富。但知识共享之后,就属于与受众者共有的精神财富,而作为知识提供者的馆员就会感到自身价值被削弱。因此,大部分馆员往往限制知识的传播,自发的共享很难产生。同时,高校馆知识共享的制度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对主动把自身的知识提供共享的馆员或用户没有及时的奖励政策,以至于馆员自身主动性低下,很少把知识成果拿出来与大家共享。

3.数字资源与网络环境的改变

随着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泛滥,读者在共享纸质文献这些摆放在书架上的知识以外,虚拟的电子资源也被用户大量采用。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是建设知识共享的有力途径。在购买的的电子书刊及科研数据库等资源之外,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也非常重要。网站是图书馆与用户进行互动的宽阔的平台,而很多高校馆没有设置与读者专门的交流通道,还保持着传统的坐等用户到馆再服务的老路。

三、建设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的途径与措施

1.通过宣传教育提升高校图书馆建设知识共享机制的认识,营造有利于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种移动阅读终端的出现,高校图书馆的读者进馆率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职能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高校馆要重视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打破部门思维,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定期进行培训、科研交流等方式,组织馆员外出学习先进经验,使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激励馆员树立知识共享是个人价值之体现的观念,使之主动参与知识共享活动。

2.签订图书馆知识共享协议,建设顺畅的馆际沟通与合作机制

高校图书馆的使命之一就是为所有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获取知识的渠道,但单个图书馆毕竟无法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因此,各高校馆之间可签订共享协议,建立良好、通畅的馆际合作关系。我校图书馆就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学图书馆、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等单位确立了馆际互借关系,当我馆资源无法满足师生需要时,可获得资源共享服务。

3.建立图书馆知识共享激励机制

(1)激励读者知识共享的措施

首先,建设共同创新机制。知识创新除了来源于图书馆自身,更多的也来源于读者。我校图书馆就积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与广大师生的交流与沟通,学科馆员深入每一个学院,倾听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开发图书馆各项资源。其次,建设共同学习机制。我馆设立了LC共享和交流空间,让馆员与读者在此分享和学习知识,加深了读者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解,促进了图书馆与广大师生进行知识的共享。

(2)激励馆员知识共享的措施

图书馆应建立鼓励创新、尊重人才的选拔、考核的机制,使图书馆形成知识共享的氛围。我校馆每年设立馆内科研基金,支持馆员进行知识学习与创新,并在馆内进行公布和交流,使馆员感到自己的知识得到尊重和肯定。其次,设立知识培训制度。定期组织馆员到相关高校和科研单位接受高层次的考察、进修活动,深化馆员知识共享合作的理念。

(3)搭建有利于知识共享的各类信息平台

首先,要优化数字图书馆和网站建设,这是实现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能为图书馆员和读者进行知识共享提供有效的支撑。要建设促进知识共享的技术平台,网页的设计更加美观、实用、方便,运用微博、QQ、E—mail等现代通讯手段,开展实时的网上咨询,为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进行知识交流开通道路,实现知识的获取与共享。

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知识经济环境下资源的共享可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丰富图书馆的资源类型,为高校师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获取途径,实现知识共享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徐苏.新世纪图书馆思维的变化与创新[J].晋图学刊,2002(4):43一45

[2]张振华.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问题研究[J].图书馆论坛 ,2009(5):89-92

[3]王平.网格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共建共享模式研究[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3):75-78

[4]侯柏竹.知识经济视角下的图书馆管理与隐性知识共享机制[J].商业经济,2009(2):100-101

[5]王鹏.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J].图书馆,2009(6):102-103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项目“知识经济环境中图书情报机构服务范式的转变研究”(编号SZ127006)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孙会清(1968—)女,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

(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河北 唐山 063009)

上一篇:浅析金融企业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下一篇:Habitat Is Key Interview with Fan Zhiy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