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探究

时间:2022-08-02 12:22:46

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探究

摘 要:互联网企业在聚集大量用户群后,以互联网为依托,提供线上支付、线上资金筹集以及理财等金融服务,近年来大大冲击了传统金融行业。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互联网为服务平台进行的一切金融活动。整个金融活动的开展、进行和完成均应以互联网为依托,有效突破了传统金融在时间、地域上的限制,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资源配置更加方便、快捷、透明、有效。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究互联网金融爆发式增长的背景。

一、金融管制给互联网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逐步放弃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使得国民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然而,因赶超战略形成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并未因此而完全改变。当前,中国存贷款利率和银行业准入标准仍然受到严格的限制,直接影响到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中小企业融资,也给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空间。

余额宝抓住了同业存款年息和活期存款年期的息差机会,通过互联网汇聚用户的“小额资金”,向用户提供高于活期存款10-15倍的理财产品。普通个人和小微企业无法从正常的金融渠道获得融资,P2P网贷、众筹网站、电商小贷依托大数据处理,与电商紧密合作,减少传统银行借贷的信息成本,降低准入门槛,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便捷途径。

金融抑制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利率管制,传统金融机构在融资来源、经营地域上的限制,都是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的突破口。

二、用户基数大,网络金融消费习惯形成

在环境优化的和终端技术进步推动下,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升,为互联网金融产品提供庞大的用户群体。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提升至85.8%,购买过网络理财产品的网民达到7849万。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04亿,较2013年底增加4411万人,增长率为17%。与此同时,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2.71亿,增长率为73.2%,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5.1%提升至39.0%。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人们各种消费行为开始从线下向线上转移,互联网金融产品正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排名前五的互联网公司月度覆盖运用均超过4个亿,对互联网用户的覆盖率超过90%。“余额宝”数月之内将一只货币基金销售至千亿元的规模。

三、注重用户体验,挖掘用户价值

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注重人性化沟通和良好的客户体验,在自身的细分领域更加了解客户的需求,通过清晰、交互式的信息沟通方式,将复杂的信息抽象画,使原本“深奥”的金融产品更容易被客户接受,降低了投资者的信息获取成本。

平台优势和庞大的社交用户群,使互联网金融产品一经推出就能够实现爆发式的增长。虽然银行在资金、技术、客户方面都占有巨大优势,但长期以来缺乏产品创新,在互联网公司面前显得异常笨拙。2015年春节轰轰烈烈的全民红包大战中,银行彻底沦为场外替补。

四、低成本高效率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虚拟空间开展的金融业务,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金融产品的发行、交易以及货币的支付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交易双方在资金期限匹配、风险分担上的成本非常低,进而大幅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在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出现后,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弱,个人和企业的日常行为可以被充分记录、查找和分析,信息处理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互联网平台省去了传统的网点费用和人力资源费用,大大减少了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阿里金融基于阿里巴巴B2B、淘宝、天猫等电子商务平台累积的交易数据为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小额信贷等服务。截止至2014年2月,阿里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已经超过70万家。运用大规模的云计算技术对海量交易数据挖掘,有效地降低阿里小贷的运营成本。

互联网金融模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减少中间环节,便捷支付方式,金融活动参与者通过互联网有了更直接和有效的接触,透明度更高,使市场充分有效,从而接近一半均衡定理上描述的金融无中介状态,有效地提高了资金融通效率。

五、普惠性金融产品长期空白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商品交易的繁荣,财产性与非财产性收入提高增长了人民收入水平,也为中小企业数量不断扩大提供了基础,传统金融已无法满足居民及中小企业对高效、便捷金融服务的潜在需求。

从2007年以来,中国家庭人均收入稳步,其中城镇可支配收入年复合增速达11.8%、乡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复合增长13.6%,同时家庭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这都表明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实质性的提高。但中国居民的储蓄率仍然较高的物价和较低的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冲突,使财富的增值保值成为人民大众关心的首要问题。传统金融由于采用“网点门店+网银系统”受到运营方式的制约,主要服务于占比20%的大客户,将理财产品认购起点都设置在万元以上。

据工商局不完全统计数据,我国小微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量的98%以上,为城乡居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上缴税收占全国企业50%以上。但小微企业受制于规模小、可抵押质押的固定资产比例、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因素,融资需求强烈但融资难度大,遇到融资渠道窄、门槛高、额度低等问题。传统融资渠道直接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债权股权融资、风险投资等资本市场化融资方式,门槛较高,创业板也只能短期解决少数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与此相比,余额宝、理财通等低至1元起售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和阿里小贷、点名时间、拍拍贷等针对小微企业的互联网资金筹集产品,围绕中低端金融市场需求丰富了金融服务模式,将大量中低端客户纳入目标客户群,迅速占领“80%”的长尾客户市场。

结语:我们都把目光聚焦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思考是什么促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如何引入有效监管,弥补在信用体系和风险控制上的不足,让其更好的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斌开、林毅夫(2012):《金融抑制、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世界经济,2012年01期

[2] 徐洁、隗斌贤、揭筱纹(2014):《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年04期

[3] 陈福、华莎(2014):《互联网金融:站在门口的野蛮人》,华泰证券研究

上一篇:虚拟企业协同创新风险评估研究 下一篇:浅谈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实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