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压疮发生原因分析与预防

时间:2022-08-02 12:06:40

脑出血患者压疮发生原因分析与预防

【摘 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压疮发生的原因及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65例脑出血患者(历史对照组)压疮的发生情况和原因。针对原因对2012年4月~2013年3月57例脑出血患者(预防护理组)从压疮的评估、预防、分期治疗、护理等方面提出早期干预,分析行预防措施后压疮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历史对照组中,发生压疮的患者局部受压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压疮的患者。局部受压是压疮发生最主要的原因,解除受压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脑出血术后发生压疮是较难避免的,但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针对性的护理,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提高压疮的治愈率。

【关键词】脑出血;压疮;原因分析;预防

随着社会日益老龄化,压疮发生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呈上升趋势,预防发生是压疮护理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国内外在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方法。有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有效的预防与护理,压疮的发生率能大大的降低[1],而目前在国内,护士普遍缺乏压疮的预防及治疗知识,对压疮的防治新进展了解不够。医务人员缺乏相关知识是压疮防治的主要障碍之一,相关知识与实践亟待改善与更新。笔者将2011年1月~2012年3月65例脑出血患者(历史对照组)压疮的发生情况和原因进行总结与分析。针对原因对2012年4月~2013年3月57例脑出血患者(预防护理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住的脑出血患者122例,男98例,女24例;其中2011年1月~2012年3月的脑出血患者65例,为历史对照组;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住的57例脑出血患者进行预防护理,为预防护理组。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65例脑出血患者压疮的发生情况,将发生压疮与未发生压疮的患者进行比较,探讨压疮发生的原因。针对原因,对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57例脑出血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措施,观察压疮的发生情况。

2.2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1.0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方法采用One-Way ANOVA。

2.3 护理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3月65例患者采用一般常规的保护措施,翻身,拍背,按摩,未给予针对性的压疮预防性护理措施。2012年4月~2013年3月所有入院患者填写压疮风险评估表,根据得分筛选出57例脑出血患者为高危组,针对不同的高风险因素,采取个性化的预防性护理措施,观察压疮的发生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2.3.1减轻压力①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定时翻身,间歇性的解除局部组织承受的压力,间隔时间视病情及受压处皮肤状况而定,一般2h翻身一次,必要时30min翻身一次,建立翻身卡。②保护骨隆突处皮肤:用水垫、气垫、海绵垫、软枕等支撑身体的空隙处,加大支撑面,减轻压力或使用交替压力床垫、翻身床等缓解局部皮肤受压。

2.3.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①患者平卧时,床头抬高一般不超过3O。半坐卧位时,可屈髋3O。并在足底垫一软枕或木垫。长期坐椅时,可适当给予约束。这些措施可防止患者身体下滑,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②协助患者翻身、变换或搬运患者时,应将患者的身体抬离床面,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形成摩擦力而擦伤皮肤。

2.3.3保护患者皮肤,保持患者皮肤和床单元的清洁、干燥① 每日用清水清洁患者的皮肤,避免使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清洁用品,擦洗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② 皮肤干燥后可适当使用润肤品,保持皮肤的湿润(脚、手、肢体关节处多擦);易出汗的皮肤皱褶处可使用爽身粉(颈部、肘窝、腋窝、口窝、腹股沟等)。③大小便失禁后,及时擦洗皮肤,更换床单和衣服。局部皮肤(会、臀部、肛周等)可涂擦凡士林软膏,以保护皮肤。但已经破溃的皮肤严禁涂擦 。

2.3.4促进皮肤血液循环①每日定时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关节运动,以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的张力,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②定时温水擦浴,清洁、刺激皮肤,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③ 及时按摩局部的受压部位,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但对于因受压而出现反应性充血的皮肤组织,禁忌按摩,因为此时已出现软组织损伤,再按摩可造成深部组织的损伤。

2.3.5加强营养 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原因之一,也是直接影响压疮愈合的因素,所以合理膳食是改进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措施,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水肿患者应限制盐和水的摄人;脱水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

2.3.6健康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压疮的发生、发展及预防和护理知识,使他们也学会和掌握预防压疮的技能,积极参与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2.3.7在护理治疗的同时注意几点误区:在水肿和肥胖患者身上避免使用气垫圈,它不但能够阻断局部血液循环,造成静脉充血和水肿,而且能阻碍局部汗液挥发,使局部皮肤一直处在汗液形成的湿润环境中,能够刺激皮肤及创面,影响愈合。美国卫生保健政策政策研究机构(AHCRP)也指出了压疮治疗护理的四大误区:在危险区域禁止乙醇擦拭、油膏涂抹、冰敷、热拷。

3 结果

3.1 历史对照组压疮发生的情况和原因分析 在历史对照组中,压疮发生14例,发生率21.5%。以是否发生压疮分成两组进行One-Way ANOVA统计学分析,发现年龄及性别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局部受压时间长短的差异,有显著性(P

3.2 预防护理组与历史对照组压疮发生率比较 两组之间的各项指标:年龄及性别,采用One-Way ANOVA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疮的发生情况,两组具有可比性,压疮的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4 讨论

4.1 脑出血后压疮发生的原因 目前,公认引起压疮发生主要有4种因素,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并与持续的时间有关[1]。根据表1显示,历史对照组中引起患者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身体皮肤长时间受压。据报道:全身营养障碍、负氮平衡、皮肤干燥、弹性差者易发生压疮;输入大量液体导致体温下降,增加了受压部位形成压疮的机会。

4.2 采用预防性措施可明显降低脑出血患者压疮的发生率,预防压疮的工作应为评估―预防― 治疗 ,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预防是避免压疮发生的主要手段。因此,在脑出血时要特别注意患者的放置,加强对患者身体受压部位的保护,特别是对容易被忽视部位的保护。根据表2显示预防护理组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4.3 护理观察 脑出血患者,往往病情较重,意识及感知觉差,大小便失禁。因此,对患者的全身情况,特别是皮肤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发现有高危因素或有压疮先兆要实行重点预防。手术结束后要检查患者全身皮肤,尤其是身体受压部位的皮肤。如有问题,要和每班护士交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护士要检查患者的全身皮肤情况。一旦受压部位有红肿,马上解除受压,一般30~40min褪色,不会形成压疮。

5 结论

近年来我国脑出血患者人数迅速增加,脑出血患者由于病情重、全身情况差,意识及感知觉差,大小便失禁,卧床时间长,发生压疮是较难避免的,但是压疮仍是可以预防的。本研究与文献报道都证明[4],只要及早发现压疮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提高压疮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张水兰.压疮的护理进展.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60-61.

[2] 陈玫.压疮护理的综述.护理学杂志,1999,14(6):375-376.

[3] 申校燕.多种方法在压疮防治中的作用原理及应用.南方护理学报,2005. 12(2):23-25.

[4] 张晓明.急性应激应对与压疮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12,9(2):5-7.

[5] 刘东杰 王泽敏 邢淑慧。老年病人发生压疮危险因素与预防的探讨《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9期

[6] 李爱菊,刘炜.老年住院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08年21期

[7] 陈军,刘文清. 浅谈压疮的发生与防护[J].西南军医,2010,4(6):77.

[8] 杨德彦,王秀平.压疮形成的原因分析[J].全科护理,2008,6(29):2692.

[9] 郑莉斯,吴仙蓉,林金玲.脑卒中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的压疮护理[J].

[10] 殷磊.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 护理学基础.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上一篇:对农村小学心理偏差学生引导矫正的实践探索 下一篇:临床麻醉中预注射瑞芬太尼对呼吸抑制影响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