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作用

时间:2022-08-02 11:18:15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主流媒介不再是突发事件报道的唯一主角。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崭露头角,在突发事件传播中大显威力。本文从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特征着眼,结合具体的实例对突发事件中微博的传播作用作简要探析。

关键词:微博;突发事件;传播作用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13-01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一 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特征

1.信息即时快捷。

在微博上,每个人都是记录者和关注者,任何人都可以用网络或者手机,在最短的时间内,任何想说的话。这样的方式正改变着人们的表述方式和生活,这样的方式也让“每日新闻”变成了“每秒新闻”, 真正正正做到了随时随地都可以接收和新闻信息。尤其是在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微博比传统媒体更具有优势。

2011年7月23日20时, “7・23” 列车追尾事故发生后 4分钟,网友“袁小芫”发出第一条消息: “D301在温州出事了,突然紧急停车了,有很强烈的撞击。还撞了两次! 全部停电了! 我在最后一节车厢。保佑没事! 现在太恐怖了! ”这条消息比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早了两个小时。

2.传播内容真实透明。

突发事件发生紧急,微博用户不需要经过完整的构思、写作,不用顾虑修辞、表述等问题,可以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发表出来,与传统媒体层层审核“加工”后才告知公众相比,微博更加原生态,更趋于本真化。

2010 年关于舟曲泥石流的最先报道来自于一位叫“Kayne ”的微博用户,其微博文字信息为:“水灾、停电,几乎一幢楼的人们都围在这烛火旁。”被网友评为“2010年最温暖的微博”。虽然它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新闻,但却最真实和准确地报道了新闻现场。

3.人人拥有话语权。

微博用户不受传统媒体版面、时段和媒体自身立场的限制,也不拘泥于新闻写作的要求,它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来报道突发事件,可以报道传统媒体遗漏的新闻或新闻中的部分信息,可以延续、丰富媒体的报道。

在“7・23”事故中,“Smm_苗”、“袁小芫”、“羊圈圈羊”、“Sam 是我”等网友通过微博在第一时间了预警信息、事故信息、求救信息等内容,更多网友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关注、转发,实现了信息的多次传播,自媒体人的传播观念日趋成熟。

4.传播方式“核聚变”。

微博的传播是一种核聚变式的传播结构,即从一人信息通过几何级增长直到无限多人接收到信息。每个人的信息可以通过他的“粉丝”迅速传播,而他的“粉丝”通过简单的信息转发可以无限地传播新闻消息,这样的传播速度和规模是传统媒体不可能达到的。

据新浪微博官方统计,在“7・23”事故中,截止24日凌晨2点,网友仅通过新浪微博就发出 100 万条相关微博;事故发生 12 小时后,相关讨论突破 200 万条。这种裂变式传播所带来的蝴蝶效应,是以往突发事件借助传统媒体传播所无法想象的。

二 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作用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微博是非常强大的网络信息传播工具,是一种天然适合突发事件传播的媒体。近来,不少突发事件借助微博平台获得了更具影响力的传播,微博一次次的快速出击再一次证明了它即时的力量,以及在突发事件中所起的特殊的传播作用。

1.即时、广泛传播作用。

微博环境下,普通网民占到了绝大多数,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长久以来传统媒体主导舆论的格局,推动了网络舆论自上而下的流动。微博发出后,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被杂糅在一块,以每小时近万次的速度被飞快地转发,其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可见一斑。

“K165 次列车事件”,当桥面断裂、车厢悬在滔滔江水上的紧急的时刻,两节车厢里依然有乘客拿出手机记录当时的情景,然后马上通过微博及时。现在的网络媒体基本上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当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一定会设一个微博直播窗口,不断更新上传信息。对日本地震、利比亚事件的报道门户网站无一例外。

2.舆论引导作用。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事实的先后顺序。微博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是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破坏性,是紧急事件。因此大多数人都会进行转发或评论,加上微博用户基数大,由于关注人数增多及事件本身的巨大价值,微博运行平台都会将该事件设为话题或是头条。

2011年日本地震后,因谣传吃盐可以防辐射,我国多地出现了抢购食盐,囤积食盐的情况。一时间,各大商场食盐被抢购一空。中国盐业总公司作为加碘盐事件中最有发言权的机构,在“盐荒”中通过微博来进行辟谣。其微博从 3月17日下午3 时50分到下午5时50分,两小时里共了40条微博,其微博被近 8万人评论或转播。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辟谣以及媒体的多番宣传,事件终于得以平息。

结语:

微博在国内尚处于兴起阶段,它就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方面它在突发事件的解决中有着显著的优点;另一方面,新事物的产生难免会有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推广微博、让微博真正成为化解公共危机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需要对微博的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让微博能扬长避短,和传统媒体配合,充分发挥其传播优势,这需要政府、媒体、网站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微博将在突发事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突发事件更快、更好地解决。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5-30.

[2] 喻发胜,赵振宇.新形势下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J].新闻记者.2010( 10): 15-16.

[3] 杨晓茹.传播学视域中的微博研究[J].当代传播.2010(2): 32-33.

[4] 刘兴亮.简约却不简单的微博[J].通讯世界.2010(1):11-12.

上一篇:第四个胡适和鲁迅 下一篇:平湖市单季杂交晚稻新品种展示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