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学习 再创业 再起飞

时间:2022-08-02 11:06:09

再学习 再创业 再起飞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重庆市涪陵区龙桥街道蔬菜大户张波,用自己的创业故事,再次向世人证明了学习所能带来的财富。

第一次,由政府推荐报名,培训大大增强了他的创业信心。

起初张波只是在外当菜贩,之后他在外学到了蔬菜嫁接技术,便开始种菜。他种植的20多亩地,全部是由他自己嫁接的茄子、丝瓜等蔬菜,在市场上颇有竞争力,为他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也很快让他在当地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菜农。

2008年,张波成为了首届示范创业培训班的推荐入训重点对象。培训给他的最大收获,除了那些非常实用的技术,还有如何自主创业,如创业计划书的编制、商务谈判技巧、工商扶持、相关法律等知识,这些都让张波兴奋不已,创业信心大增。培训班结束后,张波当年便将蔬菜种植规模扩大到了60多亩。在2009年,他又继续扩大规模,达到近200亩。

2009年,张波还做了另外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那就是成立了名为“中坝”的蔬菜专业合作社。之所以决定成立这个专业社,是因为他看到,涪陵市场上缺乏本地的优良蔬菜,而本地的菜农又缺乏知识,缺乏人才。他希望通过这个专业社,一方面大量发展菜农,一方面又将自己的优良品种、种植技术向入社会员广泛传播,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专业合作社刚一成立,便吸引了15户蔬菜种植大户入社,每户种植面积都在20亩以上,当年亩产值就到达了8000多元。

再学习,他主动要求参加,他找到了快要“飞”的感觉。

回首这几年的迅速发展,张波认为与2008年参加创业培训班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他也深深地感到事业发展越快,自己的知识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能力愈显不足,发展上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当听说2010年蔬菜专业示范性创业培训班即将开班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就赶到龙桥街道农业服务中心,提出“今年的培训班我务必要参加”的申请。于是,张波再次高兴地踏入了培训班的教室。

此次培训内容十分丰富,像如何再次扩大规模,如何规范化创业,如何开展无公害绿色产品的生产等内容,对于处于事业转型期的张波来说,太是时候,也太有意义了,为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产业扶持政策,则为他增添了无穷的发展动力。

张波之所以感觉这一次培训非常及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重庆市要在北拱建设大型物流园区,他目前的200多亩菜地,全都在规划的建设范围内,他即将成为“失地农民”。在他正为到哪里立足犯愁时,这个培训班却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喜讯——涪陵绿杨溪农业园。整个农业园方圆60平方公里,土地1.5万亩,政府按高标准农田投资建设,而且凡1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每亩还有100元的财政补贴。显然,这个绿杨溪农业园,各方面条件都要优于现在这块即将失去的土地。通过简短的考察,张波很快就决定“搬家”到农业园,第一年便租地300亩。

张波进入园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市场分析,规避市场风险,选品种尽量选人无我有的,市场过剩的不种或少种。如在上半年,种植丝瓜、甜玉米等作物,抢好季节,提前半月上市。下半年,白菜、萝卜等蔬菜,受行情太好的刺激,播种者会很多,这就不宜赶趟,应该多种其他蔬菜。此外,就是要搞好市场营销。张波现在对自己的市场网络建设感到非常满意,既有一批菜市的固定联系零售摊贩,又有一家大型超市固定销售。在新的园区里发展起来后,张波还打算建设一座冻库,将一些过剩的品种暂时入库,待季节转换后再拿出来卖个好价钱。

每当想起自己这些非常实用的理论,同时又看到现在园区里发展得很好的其他大户,张波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张波感慨道:“我以前只是靠自己的技术和能力去打拼,现在则不同了,技术和能力不但大幅提升,而且还有国家政策的帮助,我现在要再次起飞了。”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李林基

上一篇:做好基层农技员知识更新培训 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下一篇:臭椿育苗造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