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营林工作中树种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时间:2022-08-02 08:01:25

浅析营林工作中树种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摘 要:森林资源对保护生态和促进经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人们对营林工作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强。树种的栽培技术与管理是营林工作的环节,我国人工原材料林树种的产量普遍不高,阻碍了林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营林工作中树种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就对此展开浅析。

关键词:营林工作;树种;栽培技术;管理

有效的营林工作能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林木资源的生产,树种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是营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营林效益产生重要影响。提高营林工作中树种的栽培质量,能更好的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树苗培育

1.1 容器选择

选择育苗容器要适当,能够完整的保护树苗根系,使树种的优良形状不被破坏。适合的育苗容器共同点是:选择无纺布或轻基质的材料为主要制作材料,容器制作完成后,根据数控电子部件设定长度,利用气动无齿锯片切断,装成不同口径的进料筒,将基质填装在内,然后进行扦插和下种,或者对组培苗完成移栽。

1.2 基质选择

基质的选择并非以肥沃为标准,而更应注重其通气性、持水性和营养转让能力。选择无纺布容器育苗后,应以未掺加黏土的有机质为基质。同时,使用有机质前应将一些缓释肥、蛭石及珍珠岩等材料掺加进去,达到培养粗壮根系的目的。

2 苗圃设计

2.1 苗圃地选择

苗圃地的选择主要应根据苗木的种类、生产规模及地理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水源、土壤及交通等条件,最大程度的保证苗术的根系生长,提高苗木成活率。

2.2 苗圃规划

为了使苗圃的布局更加科学,使土地能够充分利用,必须综合考虑用地的地形、日照情况、风向、坡向和坡度等因素。可以将苗圃划分为播种区、营养繁殖区、小苗区、大苗区等区域,并且科学排列,使苗木保持均匀的受光,促进树种有效生长。

2.3 苗圃土壤改良

为让苗木生长环境更加良好,在进行栽植前,要对苗圃的土壤进行科学的改良,实现树种栽培的最佳效果。首先,可以利用土壤改良剂,为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可以对土壤进行有益微生物的施加。其次,可以采取物理措施,例如使用深翻松土和种植、施用有机肥料等方法将土壤进行团粒结构体转化,使土壤内的空气、水分、养分的积累和消耗更加合理、协调,给植物根系创造良好的发育条件。

3 苗木栽培

3.1 苗木移栽

对苗木进行移栽之前,必须使苗木的根系保持应有的湿润,使其能够充分吸收生长所需的水分。当提出苗木后,可以为苗木的跟球基质进行疏松,同时对根系适当修剪。当将苗木移栽种植时,要对苗木的生长速度、习性和时间进行科学、综合的分析,将苗木的株行距合理调控,还要因树种的种子特性差异而具体观察,能够熟练掌握树种的种子成熟期、苗木生长发育的时间特点,对苗木的播种、扦插、定植的最佳时间进行科学推算,总之,要具体掌握不同树种的规律,才能因地因时制宜,提高苗木的生长质量。将苗木移植后,定期检查和观测土壤的水分情况,当发生缺水现象时必须及时补充水分,同时要对根系的盖实情况跟踪检查,以免根系因透风而发生失水风干。

3.2 苗圃灌溉

(1)轮灌区的划分。按照一定的规律对轮灌区进行编组,尽可能的在同一轮灌区内将需水量相同的苗木进行划分,从而降低系统工程的造价。(2)灌溉系统的选择。苗圃灌溉一般采用半固定式喷灌系统。喷头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苗木喷灌均匀度,应等间距、等密度的布置喷头位置。考虑风向对苗木喷灌水量分布的影响。分析喷洒水滴的大小、降落速度对苗木的打击动能,设计中要以不损害苗木和土壤团粒结构为原则。

3.3 苗圃施肥

要对苗圃进行科学的施肥,应该合理把握施肥的地点、时间、树种和肥料种类,这是培育壮苗的重要途径。为加快苗木发育,在苗木生长的前期,应该施有机肥料和微生物化肥,使激素和抗生素加快生长,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从而使苗木加快生长。苗木生长半年后再施用基肥,一年后使用化肥,补充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为苗木生长和发育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3.4 病虫害防治

树苗进行移植后,抵抗能力不强,因此非常容易感染病虫害。我们的营林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因为这是导致营林中树种的栽培技术和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应该做到及时发现,体现预防,高效解决。(1)可以结合树苗种类和性质,科学施药,将病菌彻底消除,保护树苗,防止进一步恶化。在施药前应该对作业面积进行准确研究,确定适合的药量,避免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2)找到病株后,必须立刻将其铲除,及时清出苗圃地,进行彻底烧毁,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对病株周围进行严格监控,做到合理防治和有效控制。

4 刺槐的栽培管理

4.1 种子育苗

刺槐种皮厚而坚硬,透水性差,有很多硬粒种子,需浸种催芽处理。先用60℃热水浸泡24h后,捞出已膨胀的种子进行催芽,未膨胀的种子再用热水浸泡24h,可连续浸种2-3次,直至90%以上种子吸水膨胀。将吸水膨胀的种子均匀混沙催芽(沙:种子=3:1),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堆放或草袋内催芽,外盖湿草帘或塑料薄膜,以利保温保湿,每日翻动,适当喷水1次,经5d左右有1,3种子露出白芽尖时即可取出播种。刺槐种子育苗一般为春播。春播时间以4月上旬(清明前后)为佳,最迟不能晚于4月底。

4.2 无性繁殖育苗

(1)插根可选用粗0.5-2.0cm的根,截成10-15cm的小段,插入苗床,覆土覆膜,以利增温保墒催芽。(2)插条宜选用一年生枝条中下部,截成20em的小段冬沙藏后春插,可用萘乙酸溶液浸条10rain,然后覆膜扦插(株距3~5cm)。(3)嫁接可采用劈接、靠接2种方法,所用砧木应为刚萌动苗,接穗最好为冬藏条。间苗一般在苗高3-4cm时雨后或灌溉后进行,间去病弱小苗。定苗一般在苗高15cm时进行,去弱留强,去小留大。第1次除草结合间苗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结合定苗进行。追肥结合中耕进行,宜沟施或撒施,肥量以沟施600kg/hm2,撒施750kg/hm2为宜。

4.3 栽植抚育技术

(1)刺槐栽植。刺槐的最佳栽植时间应在萌芽前、树液已流动时进行,此时栽植成活率较高。可以选择在4月下旬至5月初。造林密度应依林种、立地条件灵活掌握。立地条件好的宜造用材林,栽植2400-3000株/l1m2;条件差的宜造水保林,栽植3300-4950株/11m;立地极差地形造薪炭林,栽植4950株,hm2以上。用水浸苗3-5d,使苗木充分吸足水分后栽植,成活率可以达90%以上。(2)病虫害防治刺槐病虫害有刺槐种子小蜂、刺槐蚜、黑斑病褐斑病、白粉病等。发生轻微,可采用混交造林、平茬更新等营林措施综合防治。

综上所述,人类要实现与自然的统一、人与资源的协调,才能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营林工作人员要不断改进树种栽培技术,完善营林管理工作水平,增强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将我国的树种栽培技术和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洪成顺.造林技术的关键是提高苗木的成活率[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6).

[2]徐勇,沙燕.加强育苗技术指导提高苗木质量[J].科技致富向导,2011(15).

上一篇:头孢唑肟丙匹酯类似物的合成 下一篇:人员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