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实现初高中数学过渡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8-02 03:39:04

有效实现初高中数学过渡问题的思考

摘要: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很难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学习成绩会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为此,笔者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对初高中学生分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衔接,全面提高高一数学教学质量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过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72

一直以来,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是摆在高一师生面前的一大课题。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难度提高。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的要求,出现了严重的学习障碍,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那么,如何稳妥地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过渡是值得探究的课题。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述浅见: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分析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比较抽象的函数定义、性质,进行全面的定性研究,空间立体几何要选定研究对象、采取正确的研究方法等。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

2. 思维方法上的差异

初中学习中习惯于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将会使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将培养学生的高素质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递进性。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许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3. 知识的差异

(1)知识的独立性大。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连贯性也较强,便于记忆及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数学却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

(2)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有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量”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减少了。

4. 学习方法的差异

初中数学教学热衷于通过大量的练习模仿来掌握解题方法,忽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渗透,学生更多地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进入高中以后,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发生过程,要能够自学钻研、消化知识;要重视逻辑推理,要能进行纵横判断、推理、假设、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

5. 身心发展的变化

有不少学生在初中是班上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班上的同学都很优秀,初中的荣耀与成绩能否继续保持就要看他是否能很好地进行心理调试。学生成绩好能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增强信心,更加喜欢学习,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而数学成绩的大幅度下降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丧失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方法与对策

1. 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

(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在教学实际中,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1)重视展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2)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要注重“导”与“学”,“导”就是教师在自学中起好引导、指导作用;“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才做习题,这样能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

(3)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良好习惯。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3.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1)处理教学内容时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多用教具演示,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定义、概念之间的类比,逐步提高学生对教材理解的深刻性;对易混淆的概念(定理)对比学习;对公式、定理各字母的含义、适用范围、特例等作补充说明等来帮助学习。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给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加之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使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或上黑板的方式,让学生暴露思维中的错误观点。

(3)课堂教学的导言需要教师精心构思,一开头就能把学生深深吸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练习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总之,我们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学生就一定能实现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自然过渡,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有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和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定边中学 718600)

上一篇:如何更好地批改初中英语作文 下一篇:确定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运动的圆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