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关原理与实务》课程改革初探

时间:2022-08-02 02:46:14

《报关原理与实务》课程改革初探

【摘要】《报关原理与实务》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核心课程,鉴于该门课程知识点多,操作性强的特点,本文旨在从多维度的教学目标、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及行为导向的教学组织三个方面对此门课程改革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提高学生报关职业能力。

【关键词】核心 目标 内容 组织 职业能力

一、《报关原理与实务》课程在报关专业的地位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我国中西部地区结合部,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长期以来就是西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直辖后重庆加快了高速公路、铁路、航道、港口、机场建设,打通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大通道和出海大通道。寸滩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空港三大物流园区的建立将实现无缝连接,使重庆成为高效的物流平台。

重庆成立了全国唯一内陆保税港区,及西永综合保税区,与沿海沿边地区建立区域通关新模式,快速提升了重庆的对外贸易量。届时,与之配套的报关与国际货运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新的发展契机。,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增加。而就业市场对报关员的需求更有数十倍的增长。作为该专业报关核心能力培养的支撑课程《报关原理与实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报关原理与实务》课程“应试”和“应操”的冲突

根据《海关法》从2000年起规定报关员必须持证上岗。根据几年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参加考报关员资格考试的人数达到,但每年的通过率10%左右。考试人数多,过关率低,证书含金量高,就业前景好,使大量的学生趋之若鹜。报关员资格考试过关率似乎也成为了《报关原理与实务》这门课程教学效果衡量的唯一标准。但是很多持证的毕业生真正到了报关单位,发现考试的内容和实际操作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甚至不能胜任报关员岗位。用人单位也抱怨对于新入职的毕业生他们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培养。而象重庆这样内陆城市的大多数的报关企业规模是很小的,人力也是很有限的,因此很多企业在人才选择上很多地趋向于有行业经验的报关员。这样的就业格局与高职教育的宗旨是相违背的。作为一名报关课程的专业教师,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协调报关课程“应试”和“应操”的矛盾,力争能达到学生能考取证书,又能真正掌握报关技能双赢的教学效果。

三、《报关原理与实务》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多维度的教学目标

课程建设主要设计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三个方面。教学内容和手段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和选择的,所以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程建设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职业教育的课程要为就业导向这样一个宏观层面的教育目标服务,就必须在微观的教学层面,给予课程的教学目标一个即符合职业资格要求又符合教育科学原理的表述。罗宾逊(Robinsohn,德国教育家)认为,并非每一职业资格都可成为课程的目标成分,只有对其进行基于科学观、世界观和应用观等三重过滤,才有可能获得一个较为合理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传统的报关课程教学目标的拟定指向报关考试理论知识的获取,这一教学目标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

而现代职业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更多地关注职业行为能力习得。目标的设置应该是纵横向维度的设计,应该按照内容—专业,方法—问题,社会—交流及情感—伦理四大领域展开。以《报关原理与实务》这门课程为例,所谓内容—专业领域的目标,指向职业性专业相关的功能性和结构性知识,即与报关员资格相关的技能和知识的内容,属于专业能力范畴;所谓方法—问题领域里的目标,指向职业性专业专门的方法和过程,指在报关过程中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属于方法能力范畴;所谓社会—交流的目标,指向与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相关的合作与交流的技术,即报关团队合作,冲突管理,与海关官员、客户沟通等能力,属于社会能力范畴;所谓情感—伦理领域里的目标,指向与职业和生活情境相关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即报关员敬业精神,踏实苦干的作风和团队精神,属于人格能力范畴。

(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人类开始从欣赏过程到着手在过程上做文章,不断地发现事务的起因,不断地研究事务的特性和规律、不断地研究过程并将过程转化为程序。从事务的起因到事务的特点和规律,从实践经验体会到事务的发展过程,从发展过程到开展工作的法定程序,从而实现对社会、对工作、对事物的有效控制“(六西格玛品质论坛)。所以,“过程导向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也是就格外关注过程性知识,要在学习情境即课程单元载体的选择上,重视产生的、内容的和个性的过程性知识的特征。

由此可见,《报关原理与实务》这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该按报关实际工作设计整体教学内容,按照报关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以报关工作过程为参照,教学内容真实反映、再现报关工作过程。不同的货物有各自不同的报关程序,教学内容不可能反映所有货物的报关程序,应该有所取舍。我们应该在调研本土的报关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提炼出符合本地的报关行业发展特点的典型货物的特点。

如根据重庆官方测算,到十二五期末,西永综合保税区将形成8000万台以上的笔记本电脑生产能力,以及笔记本电脑零部件、服务器、打印机、LCD、汽车电子等关联项目,到2015年,将形成5000亿产能,实现外贸进出口1000亿美元的规模。未来五年里,重庆报关行业的增长点更多来自于保税区保税加工货物的报关。这样的行业背景决定了我们在《报关原理与实务》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侧重于保税区保税加工货物的报关程序。

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建议以三到四个典型货物的报关过程为重点。参照报关工作过程将报关所需要的技能、知识按其工作步骤自然形成的技能序列进行分解并形成学习单元,学习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完整的学习内容和丰富的学习资料及确定的考核标准,从而实现教学的内容与报关技能的点对点对接。

虽然报关员资格考试的过关率不能成为报关课程教学的唯一目标,但是报关资格证书是学生从事报关工作的必须条件。所以在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我们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增强报关员考试知识点,力争能与报关员资格考试的知识点有效融合,有助于学生顺利通过考试。

(三)行为导向的教学组织

《报关原理与实务》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报关职业行为能力,以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中,能进行旨在解决问题的思考并实施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为。行为导向的教学组织能够较好地实现该目标。行为导向的教学是一个“传授过程”的过程,需要有一个与之相应的教学组织来实现。这就意味着,行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涉及学校教学的组织和企业教学的组织这两个方面。

行为导向的学校教学组织,需要针对在完成工作任务成果之间的整个工作过程中所应解决的问题。从学习地点和学习方式两个维度来考虑。

基于学习地点的教学组织,意在根据学习地点的功能定位来确定教学重点。在学校的教学重点,重在“理实融合”,通过报关软件为载体,进行报关业务流程模式训练,使学生掌握报关基本程序,缩短了书本和现实的距离,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实际操作和运用的能力,实现了上岗的“零距离”。因行业的特性决定了不可能让学生在企业实际报关,基于企业实训基地的教学组织更多地侧重于参观学习。针对有些实操性很强的学习单元建议由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主讲,专职教师辅助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来自一线的最真实的操作流程。此外,通过后期的顶岗实习让学生更进一步熟悉与未来报关职业相关的工作环境。

基于学习方法的教学组织,意在根据学习形式的功能定位来确定教学重点,以培养学生报关行业所应具有的职业素质。教学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模式,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让学生以个人和小组来完成,在探索的过程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实践能力。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任务教学。此外,还可以采取小组教学法、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四、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不断融合。《报关原理与实务》课程的教学将变得越来越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因此。教学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任务。课程的建设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报关职业能力为立足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更新知识,不断适应性新的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春梅.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的现状与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2]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3]徐颖.高职院校报关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与生活,2010.

[4]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5]蒋杨敬.保税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重庆为理[J].投资与合作,2011.

上一篇:认知语言学对二语教学的帮助 下一篇:高职高专《水电站继电保护》项目式课程开发探...